中医治疗足跟骨刺效果极好

2021-8-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baidianfeng/a_5941903.html

什么是足跟骨刺?

骨刺,是骨质增生的俗称。足跟骨刺即是足跟骨质增生,足跟骨刺是—种正常的生理退化现象,是人体的—种保护性生理反应,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区别仅仅是有的人出现得早些,有的出现得较晚些,—般在40岁以后。

足跟骨刺的常见表现?

1、脚后跟脚尖朝上脚后跟向下用力时,里面有针刺感觉,用手摸有麻痹的感觉。

2、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

3、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

4、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

5、严重者无法踏地行走。

6、足根压痛,脚底疼痛,早晨重,下午轻,起床下地第一步痛不可忍。

足跟骨刺的病因?

1、跟骨骨骺炎:本症只发生于跟骨骨骺出现到闭合这段时间内,跟骨第二骨化中心从6~7岁出现,13~14岁逐渐闭合,所以本病多发生在少年发育生长期。

2、跟腱滑囊炎:主要因穿鞋摩擦所致,尤其是女性经常穿高跟鞋,鞋的后面与跟骨结节之间反复摩擦,导致跟骨结节处滑囊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使滑囊增大,囊壁增厚,发生本病。

3、跟骨下脂肪垫炎:一般患者有外伤史,多因走路时不小心,足跟部被高低不平的路面或小石子硌伤,引起跟骨负重点下方脂肪组织损伤,局部充血、水肿、增生。

4、跖筋膜炎:本病因长期的职业关系站立在硬地面工作,或因扁平足,使跖腱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在其起点处因反复牵拉发生充血、渗出,日久则骨质增生,形成骨刺。

5、肾虚性跟痛症:年老体弱或久病卧床,肾气虚衰,则骨萎筋弛,现代医学认为久病卧床,足跟部因不经常负重而发生退行性变,皮肤变薄,跟下脂肪垫部分萎缩,骨骼发生脱钙变化而致。

中医小针刀疗法

↓↓↓

跟痛症在中医学中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目前,中医上使用最多的是小针刀疗法,绿色、安全、见效快!

小针刀治疗的优点

1、不治变为可治:目前西医对足跟骨刺无法通过手术的方式彻底治愈,而小针刀疗法可以抓住疾病的根本病因、病理,采取恰当有效的方法解决主要矛盾,将一些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

2、小针刀疗法是针和刀的有机结合避免了西医手术刀开放手术的损伤性大,并发症、后遗症多等不足。

预防与日常保养

1、选择软底鞋,选择橡皮底的鞋子对足部较好。

2、避免走在坚硬的表面上,例如水泥地、木板、或无地毯的地板。

3、垫上泡沫软垫,软垫可减轻骨刺对周围的压迫。

4、热敷,如果疼痛的比较厉害,可用亚麻仁敷袋热敷。

5、泡脚,轮流用热水及冷水泡脚,对减轻症状大有好处。

6、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7、减肥,肥胖是引发骨刺的原因之一,因此减肥也是刻不容缓。

8、卧床休息,足跟骨刺急性期疼痛难忍,卧床休息有助于康复。

9、勿吃任何柳橙类水果,尤其是橘子、橙子。也避免糖、酒、咖啡。这些物质将阻挠复原过程,并扰乱体内的矿物质平衡。

(通讯员:李港)

中医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效果显著,立竿见影!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医理疗有高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yf/11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