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金尹结肠癌伴肝脏转移病例

2021-6-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编者按:年度“例例精彩”mCRC精准治疗病例大赛区域赛落下帷幕,在此感谢每一位参赛医生带来的精彩病例。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分享区域赛中的优秀病例,与各位同道交流诊疗心得。

本期病例提供者:金尹单位:温州医院消化内一科

病例详情↓↓↓

病例简介

患者一般情况

患者,女,65岁,温州人。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否认手术,外伤史

本次因“血便半月余”入院

体格检查:神清,精神可,心肺(-),腹软,无压痛

ECOG评分0分

体重57kg身高cm

/11/4癌胚抗原.6μg/L,HBg/L

-11-08肠镜示:直肠息肉,乙状结肠癌

-11-09病理示:结肠符合腺癌(倾向中-低分化)

基因检测结果:KRAS、NRAS、BRAF野生型

影像学检查

-11-12腹部增强CT:乙状结肠局部肠壁增厚,恶性伴周围淋巴结转移可能大,肝多发转移瘤,右肝及两肾囊肿;左侧肾上腺膝部增粗

-11-6胸部CT:右肺中叶及左肺少许纤维灶

治疗选择依据肠癌肝转移患者切除价值:延长生存,获得治愈mCRC转化治疗新内涵:基于ESMO指南的思考“mCRC转化治疗”新内涵

CSCO指南

潜在可切除:I级推荐FOLFOX/FOLFIRI±西妥昔单抗

姑息治疗一线方案:I级推荐FOLFOX/FOLFIRI±西妥昔单抗

第一次MDT讨论

讨论意见

患者目前诊断:结肠恶性肿瘤伴肝继发性肿瘤,T4aN+M1,IVa期。

目前原发灶可切除,肝继发灶不可切除,考虑患者为左半,且RAS、BRAF为野生型,建议mFOLFOX6+西妥昔单抗治疗后,再评估。

治疗方案

根据意见,于-12-6予mFOLFOX6(奥沙利铂针+5FU+LV)+西妥昔单抗,6个疗程的标准治疗方案。骨髓抑制1度,皮疹1度。

-02-28MR:肝脏多发转移瘤,右肝囊肿;两肾小囊肿;脾脏小囊肿;左侧肾上腺增粗,转移瘤不除外

-03-01CT:乙状结肠局部略偏厚,提示肠癌可能,请结合临床。提示肝脏转移,右肝及两肾小囊肿;左侧肾上腺膝部增粗,请结合临床。

治疗前后肝脏转移瘤比较

治疗后肝脏MR(-2-28)

CEA的变化情况

第二次MDT讨论

MDT意见

目前诊断:结肠恶性肿瘤伴肝继发性恶性肿瘤化疗后,结合影像学评估PR。

目前患者已经使用mFOLFOX6+西妥昔单抗6个疗程,ECOG评分1分。虽然肝脏转移灶仍超过5个,但考虑目前原发灶可切除,肝脏可见的转移灶均可切除,且患者为左半结肠,RAS、BRAF为野生型,且化疗反应可,故肿瘤生物学活性尚可,考虑通过手术切除和局部处理,争取达到NED,使患者获益更大。

建议按以下方案:原发灶切除,肝脏可见转移灶予切除,术中予超声探查肝脏其他隐藏病灶,予超声下射频消融处理。

手术过程

于年3月19日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下行“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肝癌切除术;B超引导下肝病损射频消融术;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小肠排列术”;术中见“腹腔未见明显腹水,道格拉氏窝及肠系膜无明显转移结节,肝脏S2-S8分别见1cm*1cm大小转移结节,共10颗,另术中B超提示右肝深部有3颗1cm*1cm大小转移结节,原发病灶位于乙状结肠左侧壁,大小约2cm×3cm×3cm,已经累及浆膜面,质硬,呈溃疡型,周围肠系膜可及较大淋巴结,最大约1cm*1cm”。

术后结肠病理结肠癌根治标本:

“结肠”溃疡型中分化管状腺癌(大小约3.5*2.5*2cm),浸润至肠壁全肌层及肌层外纤维组织,脉管内未见癌栓。

“结肠”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上切缘、下切缘、环周切缘未见癌累及。

肠周淋巴结(0/14)未见癌转移。

M19-:CDX-2(+)EGFR(灶区+)HE(已切)Her-2(0)MLH1(+)MSH2(+)MSH6(+)PMS2(+)

TRG分级2级,分期ypT3N0M1

术后肝脏病理

肝切除标本

“肝S2结节”、“肝S3结节”、“肝S4结节”、“肝S5结节”、“肝S6结节”、“肝S7结节”、“肝S8结节”浸润性腺癌,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肠腺癌转移伴神经内分泌分化

M19-:CDX-2(+)CgA(-)CK20(灶区+)CK7(-)HE(已切)Hepatocyte(-)Ki67(热点区50%+)P63(-)Syn(部分+)

M19-:CD56(散在+)

M19-:CK(+)

术后肝脏MR评估(-5-5)

术后肝脏MR评估(-9-5)肝脏MR评估(-12-20)MR:结肠癌伴肝转移术后观;右肝下段乏血供灶,肝右叶后上段结节、肝左叶内侧段新发结节:提示转移瘤;肝内延迟期多发相对低信号小结节:建议随访,肝左叶内侧段囊肿。转化治疗:概念的变迁

局部毁损治疗(LAT)工具箱

对于所有的OMD患者,除了手术以外,均应考虑积极的局部治疗,可以和手术联合使用;如因伴发病、估计残余器官功能不足或其他因素而无法手术的OMD,更应积极应用各种局部治疗手段来配合全身化疗。

第三次MDT讨论讨论意见患者于-3-19行结肠及肝脏肿瘤同期手术后,术后完成标准的辅助化疗,复查,肝脏出现两个新发的病灶,为肝右叶后上段结节、肝左叶内侧段,余部位未见明显复发。结合目前情况,建议行局部射频消融处理,以达到NED状态。消融后评估是否行辅助化疗。

治疗选择

-12-27行介入术,术后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

查ctDNA:提示KRAS、NRAS、BRAFVE仍为野生型

-1-14、-1-29、-2-25行西妥昔单抗d1+希罗达(d1-10)

治疗效果评估-2-24胸部CT:右肺中上叶小结节,考虑炎性,随访;右肺上叶钙化灶,两肺少许炎性灶肝内多发密度影,请结合腹部检查-2-26腹部增强CT:乙状结肠Ca及肝脏术后改变,肝脏多发低强化病灶,提示转移,肝脏囊肿;两肾小囊肿-3-12肝脏MR:结肠癌伴肝转移术后观;右肝下段乏血供灶,肝右叶后上段包膜下及肝左叶内侧段病灶较前范围增大,右肝前下段新发灶,肝内延迟期多发相对低信号小结节,建议随访肝右叶后上段及肝左叶内侧段囊肿。CEA的变化情况及处理-3-13再次行肝脏射频消融术病例小结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z/106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