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胰腺癌的综合诊治策略访复旦大学附

2018-8-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虞先濬教授

上海市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所长,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多学科临床研究协作学组(CSPAC)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委会委员。从事外科工作20余年,对处理胰腺、肝、胆道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致力于胰腺癌的临床和基础转化研究。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胰腺癌整体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药物研发探索与治疗方案优化,使得诊疗水平得到一定提高。本版特别采访到医院胰腺外科虞先濬教授,阐述胰腺癌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思考,以期为广大读者的临床实践带来助益。

当前胰腺癌整体治疗仍面临严峻挑战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当前,全球范围胰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且国内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西方国家的发病率一般为15~16/10万,国内既往处于7/10万左右,但像国内一线城市,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西方化,工作压力大、节奏快等因素,胰腺癌的发病率开始赶英超美。

胰腺癌预后尚需提高

胰腺癌又被称为“癌中之王”,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低于5%。早期诊断率低是胰腺癌生存时间短的主要原因。据统计,约15%~20%明确诊断的胰腺癌患者可行手术切除。

然而,由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恶劣,发展迅猛,术后复发率高,根治手术以后的五年生存率整体不足10%,在一些病例数较大的中心可以达20%~30%。因此,早期筛查对于提高胰腺癌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以多学科综合诊治为突破口

现阶段我们国家针对胰腺癌患者的诊疗,在技术上有明显进步,但在多学科综合诊治(MDT)方面,距离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以上海为例,进行胰腺癌MDT的比例不超过10%,即使少数单位开展,也存在部分不规范的现象。

因此,提高胰腺癌整诊治水平的主要途径就是建立MDT模式,通过外科、影像科、肿瘤内科、消化科、放疗科等多个学科的会诊及协作为每位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不足及过度。

辅助治疗是胰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点和铺路石

术后实施辅助治疗不可或缺

与单纯手术相比,术后辅助治疗具有明确的疗效,可以防止或延缓肿瘤复发,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既往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结果都证明,辅助治疗是可以给患者带来获益的。因此,应积极推荐胰腺癌患者术后实施辅助治疗,尽可能防治肿瘤复发转移,从而延长患者生存。

临床研究为辅助治疗添新证

纵观治疗胰腺癌的药物发展史,氟尿嘧啶与吉西他滨一直是贯穿始终的基本药物,两者相互推动。在年吉西他滨出现之前,仅有氟尿嘧啶(5-FU)用于胰腺癌治疗,但有效率基本低于5%。年,有研究证实吉西他滨能够改善晚期胰腺癌的疾病相关症状和生存期且优于5-FU,由此确立了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标准地位并一直用于临床实践。随后不断有新药物在胰腺癌领域展开探索,口服氟尿嘧啶药物S-1的出现,让氟尿嘧啶类药物再次进入视野。其中,日本的JASPAC-01研究和欧洲的ESPAC-4研究尤其值得







































白殿疯前兆图片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l/665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