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包块反复出现,原因竟然是它
2022-4-3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63岁的王阿姨因为“膀胱恶性肿瘤”做了2次手术,然而不幸的是,1月前复查,发现肿瘤又长出来了,而且长得很快。经人推荐,王阿姨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了医院妇科肿瘤病区。
可是,王阿姨是“膀胱恶性肿瘤”,为什么来到妇科呢?别急,咱们来看一下她的的病史。
Part1病史回顾初始治疗2年前,因“绝经8年,间断下腹痛半月,加重2天”医院就诊,查彩超发现盆腔内囊实性混合回声团块(mm×mm)、腹腔积液,考虑卵巢肿瘤可能性大,遂行开腹手术治疗,手术中发现盆腔巨大实性肿瘤自发破裂,破口7cm,被周围肠管、肠系膜粘连包裹,根部位于膀胱顶部,子宫附件未见异常,经妇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医生协作将肿物切除,术后病理提示:符合性索-间质肿瘤,考虑颗粒细胞瘤并卵泡膜纤维瘤。术后未遵医嘱后续治疗,定期随访。
首次复发8月前,因“尿频、尿急、尿滴沥”就诊医院,查彩超发现膀胱内占位,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顶部见一凸起压迹,直径约5cm,表面光滑,消炎对症处理后泌尿系症状好转,后行“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膀胱肿瘤切除+输尿管松解+子宫全切+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膀胱肿瘤大小4cm×4cm,子宫萎缩、形态正常,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病理提示:送检组织镜下形态与首次术后标本镜下形态类似,结合首次会诊及免疫组化结果综合考虑(粒层细胞瘤伴卵泡膜纤维瘤?),如有必要可再次免疫组化协诊。建议术后放化疗,未遵医嘱。定期复查。
再次复发1月前于当地卫生院查彩超提示右下腹不规则囊性包块(mm×73mm),医院诊治,未遵医嘱。1医院查彩超提示:右下腹可见mm×mm×61mm囊实混合回声,内可见网状稍强回声分隔。建议住院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考虑到卵巢外性索间质肿瘤仍属于妇科肿瘤范畴,遂收住院。
入院检查
超声:盆腹腔可及范围约XXmm的混合回声,上缘达肋下,双侧缘达腋前线。肿瘤标志物:CA:54.7U/L,HE4:pmol/L,ROMAI35.3%,ROMAII42.77%
CT胃肠造影:CT腹盆部偏右侧见囊实性混杂密度影,范围约.34mmXmmX95.45m;肠系膜及网膜表面污垢样改变,肠系膜间隙及网膜下并见散在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较大者约15.7mmX10.4m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左下腹部(约L3左侧水平)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18.2mmX11.3mm,中心呈低密度影;盆腔内膀胱左上方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14.1mmX10.1mm,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膀胱平扫充盈欠佳,右侧壁下见一小圆形结节影,直径约6mm。病理切片会诊:恶性肿瘤,建议免疫组化进一步明确。MDT:患者病史复杂,故邀请泌尿外科张立华主任、普外科黄华主任、放射科程美英主任、病理科曾宪旭主任进行多学科会诊。
综合会诊意见:患者有手术指征,预计手术可以切除肿瘤,建议手术探查,切除肿瘤需进一步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第三次手术患者多次手术史,盆腹腔内粘连严重,肿瘤存在多处转移,在黄华主任、张立华主任协助下,历经5个多小时,最终达到了R0切除。手术过程顺利,切除肿瘤大小30cm×20cm,其基底部位于小肠系膜上,极为宽大。其余转移灶分布在大网膜、横结肠系膜、小肠表面(局部侵犯肌层)、回盲部及阑尾表面腹膜、乙状结肠表面及其系膜、直肠表面、膀胱肌层(未穿透黏膜)。术后病理: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附上手术探查及标本图,非专业人士慎点查看!
向右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