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抗癌协会肺癌靶向治疗圆桌研

2022-3-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白癜风治疗时间 http://m.39.net/disease/a_6122055.html

年中国抗癌协会肺癌靶向治疗圆桌研讨会项目是中国抗癌协会主办主办,年9月11日在成都成功举办第一期。会议邀医院周清华教授担任主席,来自广东、四川、重庆、湖南、陕西、广西等多地的专家就EGFRm+NSCLC辅助/新辅助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以及晚期EGFRm+NSCLC精细化治疗展望等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临床诊疗经验,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周清华医院

大会主席周清华教授

会议主席周清华教授在开场致辞中指出,近几十年以来,随着肺癌驱动基因理论、精准治疗理论的发展,新药物的研发,肺癌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以驱动基因EGFR靶点的治疗发展最为突出,治疗领域的进展、更多的EGFR-TKI药物选择可以造福更多的患者。

对于EGFRmNSCLC的辅助治疗,ADAURA研究奠定了奥希替尼的标准术后辅助治疗地位,重新定义了可切除EGFRmNSCLC的术后辅助治疗。对于EGFRmNSCLC的新辅助治疗,从CTONG,NEOS研究数据来看,靶向治疗是可选的,但尚需更多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更多的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总体看来,肺癌的治疗在不断的发生变革,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譬如完全切除术后EGFRmNSCLC的辅助治疗是否仍需要辅助化疗,IB期的治疗选择,及对于术后辅助治疗,DFS能否成为OS的替代终点?MRD的临床应用。对于晚期EGFRmNSCLC的一线治疗,就单药而言,三代同堂,基于FLAURA研究的PFS和OS数据,奠定了奥希替尼的标准一线治疗地位。而对于合并共存基因突变,譬如TP53,RB1等,目前也正在进行一系列基于奥希替尼联合治疗的探索(包括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等),EGFR20ins位点新药研发,针对3代EGFRTKI耐药治疗,4代药物,ADC药物等,期待相关研究结果的公布,以期进一步优化和改变临床实践。

钟文医院

钟文昭教授引导发言

医院肺外科的钟文昭教授以“EGFRm+NSCLC辅助/新辅助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为题进行了引导发言。NSCLC辅助治疗在探索中不断前进,辅助化疗仅能提高5%的生存获益,EGFRTKIs辅助治疗经历了否定-可选-优选-优化的阶段,BR.19纳入非选择的人群,RADIANT研究采用FISH或IHC对于EGFR突变进行判定,此后,通过改进临床研究的设计,有针对性的选择EGFRm阳性、有高危复发风险的人群,后续这些研究也陆续报道了阳性的研究结果,ADJUVANT研究显示,对比辅助化疗,第一代EGFRTKI吉非替尼作为辅助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DFS(年ASCO更新的mDFS:30.8个月vs19.8个月,P=0.),然而在后续ADJUVANT研究的复发模式分析中发现,第一代EGFRTKI以CNS复发为主,奥希替尼作为第三代EGFRTKI,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和更好的入脑能力,奥希替尼对比安慰剂,可以显著降低Ⅱ-ⅢA期患者的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达83%,可显著改善患者的CNSDFS(HR=0.18,95%CI:0.10~0.33;P<0.0),相当于降低82%CNS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FDA及参与Orbis计划的多国监管机构(HC、SMC和HAS)一致认为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可以为IB-IIIA期EGFRmNSCLC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基于有限的AJCC8TNM分期数据也显示了同样的获益,尤其是ⅠB期患者获益。在DFS有显著获益的情况下,OS的结果不影响监管机构的批准决定。目前仍有很多的新辅助/辅助靶向治疗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ctDNA的监测可以帮助在早期识别MRD(微小残余病灶),以指导个体化精准的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后耐药机制等问题仍需要更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讨论环节,在会议主席周清华教授的主持下,所有与会专家就“EGFRm+NSCLC辅助/新辅助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达成以下共识:

1.对于可切除的NSCLC患者,术后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NGS的检测,明确基因突变的状态,包括是否合并共存基因突变等,以指导后续辅助治疗模式的选择;

2.对于ⅠB期患者,可能需要依据病理类型、高危因素等进一步细分人群,来决定哪些患者需要选择术后的辅助靶向治疗。对于ⅠB期高风险人群(肿瘤周围淋巴管和微静脉有癌栓、支气管断端静脉和淋巴管有癌栓、血液ctDNA阳性,低分化混合型肺癌)则需要术后辅助治疗。对于Ⅱ-ⅢA期患者,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考虑辅助化疗序贯辅助靶向或直接辅助靶向治疗。如果选择辅助靶向治疗,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情况下,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是治疗首选;

3.在仅化疗的时代,DFS是OS的替代终点,结肠癌和肺癌辅助治疗中,OS与DFS高度一致。目前所有辅助治疗临床研究的设计均以DFS作为主要终点,没有以OS作为主要终点。DFS阳性结果能够指导EGFRm早期NSCLC的临床实践。

4.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在于缩瘤降期,灭活微转移,提高肺癌切除率,降低复发。新辅助靶向治疗是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但是否能真正带来患者总生存OS获益,尚需进一步进行严谨设计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验证。

5.未来需要基于MRD监测或相关biomarker的研究,进一步探索如何精准的选择辅助治疗的患者及辅助治疗的介入时机、治疗的时长、耐药后的机制及处理策略等更重要的是需要对每一个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选择。

李医院医院

李娟教授引导发言

医院医院肿瘤内科的李娟教授以“晚期EGFRm+NSCLC精细化治疗展望”为题进行了引导发言。基于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对于EGFR19del/LR一线治疗模式有更多选择。从NEJ到FLAURA研究,奠定了一代到三代EGFRTKI在EGFR阳性突变人群中的一线治疗地位。一线联合治疗方案探索,如一代TKI联合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研究中,多项研究均获得PFS获益,但OS获益并不明朗。目前,三代TKI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的FLAIR研究以及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的FLAURA2研究正在招募中,有望进一步探索这种联合治疗模式。此外,对于EGFRTKI治疗耐药后出现在靶突变及旁路激活靶点的探索(如CS,20ins;c-MET扩增,RET融合等),日益增多的新靶向抑制剂及四代EGFRTKI抑制剂或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同时,对于EGFRm+合并PD-L1阳性表达的NSCLC患者,免疫联合治疗模式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讨论环节,在会议主席周清华教授的主持下,所有与会专家就晚期EGFRm+NSCLC精细化治疗展望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如下共识:

1.推荐进行NGS的大panel的检测,初治患者可以一次性发现可靶向的驱动基因并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的治疗,对于EGFRTKI耐药的患者,可以进一步明确其耐药机制;

2.对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在单药治疗中,奥希替尼PFS最长,HR值最低,奥希替尼为单药首选;

3.对于21LR或者合并抑癌基因RB1,TP53的患者,考虑联合治疗,但是不推荐常规使用,联合治疗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期待FLAURA2等相关研究数据披露;

4.对于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后耐药的处理,一方面是基于基因检测的结果精准的选择对应的靶向治疗药物,另一方面,在靶向药物可及性有限的情况下,基于对EGFRTKI耐药后免疫微环境认识的逐步深入,未来,免疫治疗联合治疗也可能成为解决耐药问题的一个探索方向,目前也有一系列研究正在进行,期待这些研究结果。

讨论嘉宾(按照姓氏拼音排序)依次为:陈晨(医院),陈衍(医院),杜铭(重庆医院),方文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胡晓桦(广西医院),梁文华(广州医院)孙建国(医院),尤长宣(医院),杨懿(医院),张广健(西安医院),张永昌(医院)。

最后,会议主席周清华教授总结到:(1)不管是晚期还是高风险的早期、中期可切除的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尽早接受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的治疗,将能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存获益;(2)有关临床研究中亚组的事后分析或者未来biomarker的检测,,未来还需要做更多临床研究(特别是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些结果和发现,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z/12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