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良师益友候选导师第二临床医学院

2021-1-3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师者风采

高占成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十年如一日地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临床、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致力于严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治。先后承担26项包括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专项基金和北京市首发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主编论著和科普著作26本,发表SCI文章65篇,在国内核心杂志发表论文篇,担任数家国际学术权威杂志主编、审稿人等。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约60名。近年率领科室团队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主要成就:1.为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临床救治和预防等做出了贡献。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开发了病原物种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芯片,使鉴定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时间从传统培养48-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作为国务院、卫计委应急专家组成员,为了救治SARS、人禽流感、流感大流行以及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危重患者,赶赴全国各地,做了大量的临床救治工作。2.对支气管哮喘和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基因治疗研究,为难治性肺部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对肺部疑难病症,包括肺淋巴管癌病、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等进行研究。

为师、育人理念

作为医生,带好徒弟,使其仁医仁术,做名良医,集处理常见、疑难和危重疾病能力于一身。

作为老师,教好学生,使其德才兼备,成为社会栋梁,让我今后有为他们骄傲的机会和空间。

作为学者,树好榜样,使其聪明精微,成为名家,把探究和解决临床科学问题作为终身追求。

师门文化

学术上,高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指导操作,数十遍的论文修改,一封封的凌晨邮件让学生们感动和奋发,一次次的精确诊断让学生们憧憬和钦佩。每周的查房他次次不落,病房患者的情况他甚至比住院医师还要熟悉。纵然如此繁忙,高老师每周末都会抽出时间听大家汇报实验进度,提出的质疑和建议往往都是点睛之笔。无论在临床上还是科研上,高老师对学生们的要求他都会首先做到。

生活中,高老师又“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像父亲一样关怀着每个孩子。感冒发烧时会接到他的慰问电话,遇到困难时会挺身而出帮助处理。在高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大家组成了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专业问题互相促进,休闲时刻互相玩闹,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深深地感谢和爱戴他,感谢他在知识和德行上的教育,感谢他创造的认真严谨又活泼有爱的氛围,感谢他无私给予的时间和爱。

高老师用他的一言一行,生动的诠释了“为人师表”的含义。“厚道坚卓”,是高老师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给学生们的勉励。“厚”意指“做人厚道、厚德载物,做事厚积薄发、”,“道”指“取之有道,身正心清”,“坚”是“信念坚定、坚持不懈”,“卓”是“优秀卓越”。他泼墨挥毫写的这四个字,被学生们收藏起来,至今还挂在实验室的墙上,激励着大家不断前进。

做学问,他严谨求实、厚积薄发;做人,他弘毅宽厚、虚怀若谷;做老师,他言传身教、诲人不倦。他就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高占成教授。

名师高徒

从教三十年,高老师的学生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各有建树。临床方面,多医院呼吸科或危重症医学科科室主任或中坚力量,如,彭振丽任清医院ICU主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院ICU主任等。他们不只工作在临床一线、治病救人,还兼任各家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急诊医学分会的重要成员及临床杂志的审稿人、编委。科研方面,学生康禹现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科院基因组科学与信息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早期工作为开发基于病毒的基因治疗载体和用于肿瘤治疗的基因治疗药物,年开始微生物基因组研究,发现细菌基因组变异的分级式结构,提出细菌分步式进化理论,在细菌基因组重排研究领域提出基因组的框架结构,并在此基础上研发细菌基因组拼接软件,发表多篇基于基因组学的微生物感染诊断、流行病学等方面的文章。教学方面,学生邓锐现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副研究员,负责北京大学医学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承担多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课题,发表多篇关于研究生教育文章并多次荣获优秀论文奖项。高老师的学生们还将高老师“心怀大爱”的精神发扬传承,徐钰、李冉积极响应中组部、卫计委号召,先后赴西藏参加医疗人才援藏工作,为提高当地医疗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编辑|林五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l/92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