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征象假瘤征的影像表现与临床意

2017-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假瘤征

假瘤征

英文:pseudo-tumor/vanishingtumorsign。

假瘤征是指在叶间裂处呈一椭圆形阴影,形似肿瘤阴影。实际上是叶间裂的一个局部包裹性积液,边缘锐利清晰,然而最重要的是在肿物阴影两侧(水平裂)或上下侧(斜裂)可见有胸膜裂穿过,为鉴别的特征。肿瘤阴影与叶间裂走向一致。当液体吸收后此阴影消失,故称为假瘤征。

一、X线表现

叶间裂局限性包裹性积液视其张力的大小,一般呈椭圆形、梭状或球状;当张力较高时呈球形,经治疗液体吸收后此阴影可消失,故称假瘤征。需要与肺内肿瘤鉴别。假肿瘤往往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凸面向正常肺组织侧膨出,可呈滴水状,即随体位改变地心侧增大;这和实性肿瘤不随体位改变而改变其大小不同,其走行与叶间裂走行方向一致,两端的叶间胸膜常有增厚,类似彗星尾状。见图1。

(a)胸部正侧位片:正位片显示右肺中野内带一边缘光滑的“假肿瘤”,侧位片显示该“假肿瘤”位于后方,其长轴并与叶间裂走行方向一致

(b)同一病例经治疗后“假肿瘤”消失

图1X线表现

二、CT表现

CT能更清楚地显示沿叶间裂局限性椭圆形、梭状或球状水样密度阴影。边缘光滑,凸面向正常肺组织侧膨出,其走行与叶间裂走行方向一致。两端的叶间胸膜常有增厚,类似彗星尾状。增强后液性部分无强化,相应胸膜可增厚强化,形成“胸膜尾征”。见图2。

(a)右侧叶间裂包裹性积液示意图,“假肿瘤”长轴与叶间裂方向一致并与叶间胸膜相连

(b)CT横断面肺窗图像显示,“假肿瘤”长轴与叶间裂方向一致,两侧与叶间裂相连

图2CT表现

一、胸腔积液产生机制

(1)胸膜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增高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血容量增加、上腔静脉或奇静脉受阻,产生胸腔漏出液。

(2)胸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如胸膜炎症(结核病、肺炎)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胸膜肿瘤(恶性肿瘤转移、间皮瘤)、肺梗死、膈下炎症(膈下脓肿、肝脓肿、急性胰腺炎)等,产生胸腔渗出液。

(3)胸膜毛细血管内胶体渗透压降低如低蛋白血症、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黏液性水肿等,产生胸腔漏出液。

(4)壁层胸膜淋巴引流障碍癌症、淋巴管阻塞、发育性淋巴管引流异常等,产生胸腔渗出液。

(5)损伤所致胸腔内出血主动脉瘤破裂、食管破裂、胸导管破裂等,产生血胸、脓胸、乳糜胸。胸腔积液以渗出性胸膜炎最为常见;中青年患者中,结核病尤为常见。中老年胸腔积液(尤其是血性胸液)应慎重考虑恶性病变与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向胸膜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可引起胸腔积液。肿瘤累及胸膜,使其表面通透性增加,或淋巴引流受阻,或伴有阻塞性肺炎累及胸膜,均可引起渗出性胸腔积液。偶因胸导管受阻,形成乳糜胸。当心包受累而产生心包积液,或因上腔静脉受阻,使血管内静水压升高,或因恶性肿瘤所致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时,胸腔积液可为漏出液。

二、胸腔积液吸收的机制

健康人的胸膜腔为负压(呼吸时平均为-5cmH2O),胸液中含蛋白质,具有胶体渗透压(8cmH20)。胸液的积聚与消散亦与胸膜毛细血管中渗透压、静水压有密切关系。壁层胸膜由体循环供血,毛细血管静水压高(30cmH2O);脏层胸膜则由肺循环供血,静脉压低(11cmH20)。体循环与肺循环血膜以相等速度被吸收。根据动物实验测算,人体每天胸膜腔可有0.5?1L液体通过。胸液中的蛋白质主要经由淋巴管进入胸导管。

胸膜炎症可使管壁通透性增高,较多蛋白质进入胸膜腔,使胸液渗透压增高。肿瘤可压迫、阻断淋巴引流,致使胸液中蛋白质积累,导致胸腔积液。门静脉肝硬化常有低蛋白血症,血浆胶质渗透压降低,可产生漏出液,当有腹水时,又可通过膈肌先天性缺损或经淋巴管而引起胸腔积液。变态反应性疾病、自身免疫病、心血管疾病或胸外伤等,均有可能产生胸腔积液。

胸腔积液可因各种原因引起叶间胸膜局部粘连,使液体局限在叶间便形成叶间包裹性积液。

胸腔积液为胸部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治疗尤为重要,漏出液常在纠正病因后可吸收。渗出性胸膜炎的常见病因为结核病、肺部其他感染和恶性肿瘤等。

一、结核性胸膜炎

多数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满意,胸腔穿刺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可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抽液后可减轻毒性症状,体温下降,有助于使被压迫的肺迅速复张。大量胸液者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mL,过快、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降,发生肺水肿或

循环障碍。此种由抽胸液后迅速产生的肺复张后肺水肿,表现为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双肺满布浊湿啰音,PaO2下降,X线显示肺水肿征。应立即吸氧,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药,控制入水量,严密监测病情与酸碱平衡。抽液时若患者有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的“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防止休克。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机体的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毒性症状,加速胸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或胸膜增厚等后遗症。但亦有一定不良反应或导致结核播散,故应慎重掌握适应证。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全身毒性症状严重、胸液较多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通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25?30mg/d,分3次口服。待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减轻消退、胸液明显减少时,即应逐渐减量直至停用。停药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一般疗程为4?6周。

二、脓胸

脓胸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膜腔感染性炎症,同时伴有外观混浊,具有脓样特性的胸腔渗出液。细菌是脓胸的最常见病原体。大多数细菌性脓胸与细菌性胸膜炎未能有效控制有关,少数脓胸可由结核菌或真菌、放线菌、奴卡菌等所致。目前感染性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等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较为常见。厌氧菌作为脓胸的常见病原体亦已被广泛证实。肺炎并发的脓胸常为单一菌感染。若为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症并发脓胸,则多为混合菌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真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甚为常见。

急性脓胸常表现为高热、消耗状态、胸胀痛等。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针对脓胸的病原菌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全身及胸腔内给药。引流是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可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及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以便于引流。少数脓胸可行闭式引流。对有支气管胸膜瘘者,不宜冲洗胸腔,以免引起细菌播散。

慢性脓胸有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杵状指(趾)等,应考虑外科胸膜剥脱术等治疗。此外,一般支持治疗亦相当重要,应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输血。

三、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进展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如肺癌伴有胸腔积液者已属晚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及纵隔淋巴结等病变范围。鉴于其胸液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常因大量积液的压迫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故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反复抽液可使蛋白丢失太多(1L胸液含蛋白40g),故治疗甚为棘手,效果不理想。为此,正确诊断恶性肿瘤及组织类型,及时进行合理有效治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全身化疗对于部分小细胞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有一定疗效。纵隔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局部放射治疗。在抽吸胸液后,胸腔内注入包括多柔比星、顺钼、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硝卡芥、博来霉素等在内的抗肿瘤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杀伤肿瘤细胞、减缓胸液的产生,并可以引起胸膜粘连。胸腔内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是近年探索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为成功的方法,诸如短小棒状杆菌疫苗(CP)、IL-2、干扰素-β、干扰素-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等,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强淋巴细胞局部浸润及活性,并使胸膜粘连。为闭锁胸膜腔,可用胸腔插管将胸液引流完后,注入胸膜粘连剂,如四环素、红霉素、滑石粉,使两层胸膜发生粘连,以避免胸液的再度形成,若同时注入少量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可减轻疼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虽经上述多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仍不佳。

叶间胸膜积液在X线平片时常需与肺不张、肺炎和肺内结节肿块鉴别。由于右斜裂的解剖位置紧贴在右肺叶之后,当该处有积液时形成的病变投影与右肺中叶病变的投影在正位、侧位胸片上位置完全相同或非常接近,易于混淆。肺不张在胸片表现为楔形或近似楔形或菱形的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一角指向肺门,底边背向肺门,肺不张的边向病变侧偏移或凹陷;肺炎的边缘模糊或较平直,既不向病变侧收缩,也不向正常肺组织侧膨凸;而叶间胸膜积液表现为狭长的梭形密度增高影、边界清楚、一角指向肺门,边缘向正常肺组织侧偏移膨凸;有时不典型时平片很难鉴别,尚需进一步CT检查来鉴别。CT上肺不张的边缘向病变侧凹陷,有时还可见相应支气管阻塞情况;肺炎除见病变边缘模糊或平直外,若能见充气支气管征可明确诊断;叶间积液边缘光滑,凸面向正常肺组织侧膨出,其走行与叶间裂走行方向一致。增强后无强化。肺内结节肿块不随体位改变其形态,增强CT可有强化,与叶间积液不同,穿刺抽出液体则可确诊。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得了白癜风能治好吗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l/54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