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针不吃药,经皮给药成制剂研发热门

2023-1-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49302.html

不打针不吃药,经皮给药成制剂研发热门

来源:博药/九思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将潜在有害物质隔离在体外,又能将人体分子成分保持在体内。随着人们对皮肤这个重要器官的更深入了解,经皮给药制剂成为新的给药方式。

经皮给药制剂/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TTS)是指在皮肤或黏膜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或黏膜,进入体循环进行治疗的给药系统,是一种改良的药物迭送系统。

经皮给药制剂优势明显

正常人体的皮肤主要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以及汗腺、皮脂腺、毛囊等附属器组成。其中角质层是透皮吸收的主要障碍,属表皮结构,具有高密度和低含水量,可阻碍药物渗透,限制药物生物利用度。真皮及皮下组织对药物穿透的阻力小,药物进入后易为血管及淋巴管吸收。

经皮给药制剂可通过表皮途径和皮肤附属器途径吸收:

1.表皮途径(主要途径):以皮肤内外药物的浓度差为动力的被动扩散方式进行药物转运。药物通过角质层细胞之间的间隙到达活性表皮,称为细胞间途径;穿过角质层细胞到达活性表皮,称为跨细胞途径。脂溶性和非离子型药物(非极性分子)更容易通过角质层,而离子型药物(极性分子)则较难通过。

2.皮肤附属器途径:药物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吸收。

图1药物经皮吸收途径

(来源:文献《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1])

基于其特有的吸收方式,该制剂具有以下优势:(1)避免药物的肝首过效应;(2)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3)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4)提高患者依从性。

经皮给药制剂研发进展

年,美国FDA批准世界首个透皮贴剂产品——东莨菪碱(Transdermscop)透皮贴,治疗晕动病。此后,经皮给药系统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继口服、注射后的第三大给药系统,在防治疾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全球已经有上百个透皮贴产品上市。部分国内外上市的经皮给药制剂见表1。

从适应症来看,经皮给药制剂主要集中于精神神经、抗炎镇痛、心血管等领域。

表1国内外上市经皮给药制剂

数据来源:参考文献3

从地区来看,美国、日本是全球最大的两个透皮给药市场。美国以贴片为主,Duragesic(芬太尼贴片)、Exelon(卡巴拉汀贴片)、Lindoerm(利多卡因贴片)等重磅药物相继推出。日本则以消炎镇痛巴布膏为主,包括久光制药的酮洛芬巴布膏、洛索洛芬钠巴布膏等。

我国市场包括传统中成药贴膏(主导地位)和新型经皮给药制剂。新型经皮给药系统尚处于发展早期,仅有少量仿制药获批,包括软膏剂、凝胶干剂、乳膏剂、泡沫剂等。

国内透皮制剂研发集中在精神神经和抗炎镇痛领域。比如右美托咪定(镇静)、格拉司琼(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以及利斯的明等。其中泰德制药属龙头企业,所生产的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氟比洛芬巴布膏产品是骨科关节炎及各种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年推出的利多卡因凝胶贴膏更是填补国内神经病理性疼痛领域贴剂的空白。除此之外,河南羚锐、绿叶、湖南九典等等也获批了一系列相关仿制药。

展望

多年来经皮给药制剂不断更新迭代,已成为口服及注射之外第三大给药系统。据《-年全球透皮给药系统(TDDS)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重点区域研究报告》显示,年全球透皮给药系统市场规模已达到亿元,预计年可达到亿元。药审更是发布相关指导原则推动透皮贴剂的发展。相信未来,经皮给药将为患者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治疗选择,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韩佳琦,刘哲鹏.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43(01):24-28.

[2]王朋林,郑玲,张素梅,宁长申,菅复春.药物透皮剂及促渗方法研究概况[J].动物医学进展,,41(01):-.DOI:10./j.cnki.-..01..

[3]刘孟斯,姜典卓,岳志华,周誉.国内外透皮贴剂申报上市进展及药学研究探讨[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38(08):-.DOI:10./j.cnki.cn21-/r...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l/12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