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你的胃,带你了解你的胃
2023-1-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一、胃的位置
胃位于胸骨剑突的下方,肚脐的上部,偏左。上通过贲门连食管,下通过幽门连小肠,胃在中度膨胀时可见前壁、后壁、胃大弯、胃小弯。
二、胃的形态
胃的形状与动物的体形相关,像鱼类、两栖类,因其身体细长,胃呈纺锤形,而哺乳类动物因身体短粗,胃呈袋状弯曲。此外,胃的形态和结构还因贮存的食物、食物性质、摄食的频率而发生变化。
胃由上而下分四部分
1.贲门部:紧接贲门的一小段。
2.胃底部:位于贲门左侧,在贲门以上膨隆部分。
3.胃体部:介于贲门部与幽门部之间,是胃腔中最大的部分。
4.幽门部:角切迹以下至幽门之间的部分。
三、胃腺的种类
贲门腺:位于贲门区,分泌黏液。
幽门腺:位于幽门区,分泌黏液。
泌酸腺:存在于胃体和胃底的黏膜,有3类细胞(分泌水、无机盐),即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四、胃壁自内向外分四部分
1.黏膜层
位于胃壁的最内层(表层上皮、黏膜肌、肌间组织),空腹时,黏膜形成许多皱襞,胃被食物充满后,皱襞就会变平或消失。
胃区:胃黏膜被许多纵横沟分成若干小块。
胃小凹:每区有许多小窝。胃腺即位于胃小凹的底部。
2.黏膜下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和弹力纤维组成(此层含有较大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起缓冲作用。当胃扩张或者蠕动的时候,胃黏膜可伴随这种活动而伸展或者移位。
3.肌层
纵行肌:位于外层,以大弯和小弯部分较发达。
环形肌:位于中层,在贲门和幽门处变得很厚,形成贲门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
斜形肌:由贲门左侧沿胃底向胃体方向进行,以下渐渐分散变薄。
4.浆膜层
胃的浆膜层即是胃的外膜,覆盖在胃的表面。
五、胃的分型
1.角型胃
位置比较高,几乎呈牛角型,多见于体质矮胖者。
2.钩型胃
胃底和胃体斜向下垂直,形似钩,多见于正力型体质者。
3.瀑布型胃
胃底呈囊袋状,向后倾倒,多见于正常人。
4.长型胃
胃呈垂直,胃下缘可在髂嵴连线以下,进入盆腔,多见于无力型体质瘦弱者。
六、胃的运动
1.容受性舒张
纤维——胃肌舒张
2.胃的蠕动
纵行肌——环形肌——幽门部
3.紧张性收缩
胃平滑肌缓慢持久的收缩
七、胃的作用
1.胃是一个储存食物的仓库,将食物浸软以及搅拌,为消化做准备。
2.胃同化食物,为机体提供能量。
3.胃被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迷走神经增加张力和胃肌收缩力,交感神经有两方面对立的影响。
4.胃的消化为食物的机械搅拌和化学溶解。
八、胃的功能
1.分泌
分泌酸性胃液;胃黏膜是一个复杂的分泌器官,含三种管状外分泌腺和多种内分泌细胞。
2.外分泌腺
贲门腺为黏液腺,分泌黏液;泌酸腺(壁细胞、主细胞、黏液颈细胞)分泌盐酸、胃蛋白酶原和黏液;幽门腺分泌碱性黏液。胃液就是由这三种腺体和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分泌物构成。
3.胃酸
盐酸可杀死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维持胃和小肠的无菌状态。盐酸还能为胃蛋白酶作用提供酸性环境。盐酸进入小肠能促进促胰液酶的释放,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分泌。盐酸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