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PETMR精品病例之五一体化P

2020-6-20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甲氧沙林液 http://pf.39.net/bdfyy/zjdy/140220/4341460.html

临床背景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淋巴瘤的重要依据之一,帮助临床诊断、精确分期和疗效评估等。以往临床主要通过CT或MR上的形态学改变来评价淋巴瘤,然而治疗后肿瘤细胞仍可以存在于未增大的淋巴结。因此,单纯基于形态学的影像学检查不足以精确诊断。18F-FDGPET/CT显像可评估肿瘤组织的糖代谢水平。由于大多数淋巴瘤亚型的葡萄糖代谢增高,大量研究已显示18F-FDGPET/CT相比CT或MR等传统影像学检查对淋巴瘤的检出更为敏感,分期也更为准确,已成为大部分淋巴瘤亚型分期及疗效评估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一体化PET/MR将PET代谢信息与MR高软组织对比度的优势相结合,对淋巴瘤诊断与分期有着更为广阔的应用潜力[1][2]。本文将通过淋巴瘤微小病变检测来展示一体化PET/MR相比PET/CT的进一步优势。

病例信息

患者女性,63岁。CT发现右侧鼻咽后壁弥漫软组织肿块,活检倾向Burkitt淋巴瘤。经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全身PET/CT显像后行胸部PET/MR显像。

影像图片

图A:胸部矢状面T2WI-fs图B:胸部冠状面T2WI-fs图C:胸部冠状面PET-T2WI-fs融合图像图D:胸部CT横断面图E:胸部横断面PET/CT融合图像

影像所见

左心室下壁心内膜下见异常信号结节,T2WI-fs呈稍高信号,代谢增高,SUVmax=10.6。该结节在平扫CT轴位上未见明显显示。双侧锁骨上代谢增高影,考虑淋巴结影。

影像图片

图F:胸部冠状面T2WI-fs图G:胸部冠状面PET-T2WI-fs融合图像图H:胸部矢状面T2WI-fs

图I:胸部PET横断面图J:胸部横断面PET/CT融合图像图K:胸部CT横断面

影像所见

肺动脉主干左侧可见一异常信号小结节,SUVmax=1.81。在相应层面CT与PET/CT均未见明显显示肺动脉主干左侧结节。

影像结论

心脏多发异常信号结节伴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瘤浸润。

病例讨论

由上述病例,首先在PET/MR与PET/CT的对比中,MR较CT提供了更佳的软组织对比,MR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的位置、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例中的左心室内病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此外,PET/CT常规显像中即使控制好血糖,有时心脏仍然会出现局灶性的代谢增高。由于CT软组织分辨率较低,这时鉴别异常和生理性代谢就存在困难。MR凭借高软组织对比度,在本病例中很好地显示出心内膜下及肺动脉主干壁上的异常信号结节,结合PET代谢增高的信息,为淋巴瘤浸润心脏的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其次,西门子PET/MR所提供的协同采集及多参数成像,不仅有更优于PET/CT的定位能力,还能提供多模态功能成像及定量测量的可能性[3]。而对于胸部及心脏这类的运动部位、器官的检查,西门子BiographmMR中PET成像借助于西门子独有的指南针运动校正技术对PET图像进行非刚性运动校正,可以减少运动伪影对PET图像的影响,实现PET与MR的更精确融合,在提高PET的图像清晰度的同时使病变结构显示更加清晰、测量获得的SUV值更为准确,尤其适合运动器官和小病灶的检查,这将极大提升临床诊断特殊类型淋巴瘤及其分期的精准性。而这些特点可提高这类疾病多次随诊复查的准确性及一致性,对淋巴瘤患者的疗效评估尤为重要。

最后,与PET/CT相比,PET/MR检查不存在X射线部分的辐射,此外PET/MR相较于PET/CT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核素的注射剂量[4]。有利于对儿童及淋巴瘤患者这类需要多次扫描的病人的检查,针对淋巴瘤、黑色素瘤、骨髓瘤等全身累及的疾病的临床诊断有着更大的潜在价值。

医院医院核医学科简介

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发展成为设备优良,技术全面,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核医学科,是国家及上海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教委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放射药品临床试验机构,以及校临床核医学教研室。同时,上海交通大学MED-X医院共同成立小动物PET/CT研究中心,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瑞金分子影像临床研究中心。科室具备《第四类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配备有全国首批卫健委批准的一体化PET/MR,以及PET/CT、SPECT/CT、骨密度仪、小动物PET/CT、核素治疗病房、分子影像实验室、放免测定实验室、回旋加速器和GMP认证的正电子药物生产设施,为分子核医学基础研究、新药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提供了硬件保证。

科室近10年来,获得国家级课题25项、省部级课题5项、局级课题13项。获人才培养计划19项,包括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青年东方学者计划、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交大晨星青年学者计划、市教委出国访学计划等。发表论文篇,其中SCI论文90篇,累计IF.,最高IF13.,包括ACSNano、EMBO、Theranostics、JNuclMed、EurJNuclMedMolImaging、ACSApplMaterInterfaces、ClinNuclMed、MolTherNucleicAcids等。获奖4项,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及三等奖各1项、华夏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获批专利2项。连续10年获瑞金临床医学院优秀教研室。培养硕士研究生18名,博士研究生24名,3名博士获“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AtkinsonW1,CatanaC1,AbramsonJS2,ArabaszG1,McDermottS3,CatalanoO1,MuseV4,BlakeMA3,BarnesJ2,ShellyM3,HochbergE2,RosenBR1,GuimaraesAR5,6,7.HybridFDG-PET/MR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yw/8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