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病例浅谈PETCT对肿瘤分期价值
2019-3-2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PET-CT作为一个新起的显像设备,它综合了功能代谢显像和解剖结构显像的技术,目前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对肿瘤的分期方面。下面结合我院近期的病例,再次探讨这一作用。
病例1,患者男44岁发现左下腹部包块伴腹胀不适4月,近期排便不畅,便中带血;CT提示:结肠占位伴横结肠系膜侵犯。现为术前了解转移情况行PET-CT检查。
如图所示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区的管壁增厚、管腔明显狭窄,腹腔内大网膜饼状增厚,肠系膜间隙、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肝包膜下及肺部多发结节,并伴糖代谢异常增高,考虑结肠恶性肿瘤伴上述部位多发转移。
病例2患者女77岁间断性咳嗽伴白色粘痰2月余,周身疼痛1月余,外院CT示:慢支、肺气肿,左上肺MT,左侧颈部、锁骨上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现为进一步评估病情。
如图所示左肺上叶尖后段不规则肿块,左侧颈部、两侧锁骨区、纵隔内左肺门多发淋巴结肿大,全身多发骨质破坏伴部分病理性骨折,伴糖代谢异常增高,考虑:左肺上叶恶性肿瘤伴上述部位多发转移瘤。
上述两个病例都是全身多发转移的表现,均不具备手术治疗的机会。在诸多转移灶中,部分远处病灶从形态上未达到转移的标准,但是从代谢角度考虑已是高活性转移灶。大量研究显示,与常规影像学方法相比,PET-CT能发现形态未改变的转移病灶,对患者进行准确分期。由此看出PET-CT可以很好的评估肿瘤全身转移情况,特别在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灶及复杂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对于已明确或怀疑肿瘤的前提下,通过PET-CT评估患者全身情况,临床医生可以制定正确的临床治疗方案,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治疗。同时,还可以对患者今后疗效评价打下基础。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