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国家四青人才队伍建设重大突

2023-4-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本文来源:河南日报农村版」

日前,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传来喜讯,医院神经内科王雪晶副教授申报的“α-突触核蛋白病与脑类淋巴-脑膜淋巴管系统”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这是医院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类项目上“零”的突破。同时,王雪晶是我省第一位成功获得国家级人才项目资助的临床医生,实现了医院国家“四青”人才队伍建设的首次重大突破,对该院科研竞争力的提升、青年人才队伍的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王雪晶在医院工作10多年,主要从事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除阿尔兹海默病外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10万。患者常因静止性震颤、动作迟缓、肌张力增高、姿势不稳等运动障碍就诊,但早于运动障碍出现前就已饱受便秘、尿失禁、嗅觉减退、精神情绪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困扰,不仅患者生活质量极低、生活十分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负担。由于帕金森病分型多样,表型复杂,现存的诊断方法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早期诊断仍然棘手,是神经系统疾病中急需攻克的难题,国际国内目前尚无延缓病程的有效治疗方法。

针对这些医学难题,王雪晶带领课题组不懈攻关,运用动态增强磁共振技术开发的量化评估脑膜淋巴管引流功能的影像学技术,发现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脑膜淋巴管引流清除功能障碍,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鉴别早期原发性帕金森病与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的新标志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极大提高了帕金森病早期的诊断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与此同时,王雪晶及其研究团队还致力于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新治疗技术的科研攻关,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在帕金森病治疗领域获得新突破。

年成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报记者郭培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ys/134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