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
2021-9-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俗称感冒,是指上部呼吸道的鼻、咽、喉部以上的急性感染。
临床诊断的“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均统称为上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稍多。以幼儿多见,每年常有数次,以后随年龄增大而发病减少。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低热、鼻塞、流涕、打喷嚏、轻咳、轻度呕吐或者腹泻等,精神状态良好,咽部稍红,鼻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颌下或颈部淋巴可轻度肿大,自然病程在3~7天左右。重者体温高热,常在39.0℃以上,数次给予退热药效果不好,有精神弱,阵咳、头痛、呕吐、咽痛、畏寒、乏力、食欲下降等表现,咽部充血明显,扁桃体红肿,可见斑点状白色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咽后壁有淋巴滤泡,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炎症还可波及鼻窦、中耳和气管,造成鼻窦炎和中耳炎和气管炎。有时小儿常诉腹痛,脐周部位,轻压痛,腹痛多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若腹痛剧烈无缓解,要及时到外科就诊。少数患儿在起病1~2天内可合并高热惊厥。
查找病因:
上感大部分为病毒感染所致,少数为细菌或肺炎支原体所致。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病原微生物。传播方式为飞沫传染。本病有多种诱因,如营养不良、先心病、佝偻病、慢性腹泻、免疫力功能低下的患儿均易发病。当气候突变、沙尘天气或大气污染时、感冒患儿明显增多。居住环境拥挤、潮湿、闷热、通风不良、被动吸烟等,也容易引起小儿感冒。
注意护养:
1.注意卧床休息、症状缓解后适当运动。
2.发热时要多饮温水以利退热,发热时不要“捂汗”。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面条、米粥等。
4.居室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为自我感觉舒适为度。
5.患病期间应避免去公众场所。
加强预防:
1.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户外活动,增加机体抗病能力。
2.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加衣服,沙尘天气不要外出。
3.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在感冒流行季节,少去公众场所。
5.避免与感冒患儿一起玩耍,防止交叉感染。
特别提醒:
上感加重可引起以下疾病:
1.颈淋巴结炎,表现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局部红肿,压痛明显。
2.中耳炎,表现有发烧、耳朵痛、听力下降,外耳道分泌物增多,呈浆液性或脓性。小婴儿则表现为烦躁不安,搔抓耳朵和摇头。
3.鼻窦炎,可见于2岁以上的患儿,病史稍长,表现为有前额痛、流浓涕、嗅觉下降和鼻塞。
4.肺炎,典型表现有咳嗽加重、喘息、痰多、发热不退、鼻翼煽动和三凹征。小婴儿多表现为咳嗽、喘息、喉间痰鸣、呛奶、吐沫、拒奶等症状。
5.脑膜炎,表现有剧烈头痛、呕吐、颈部僵硬、持续高烧和意识障碍,但临床也有许多症状不典型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