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驾到ldquo肝癌rdqu
2021-7-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导
读
#吴孟达肝癌去世
#赵英俊肝癌去世
#肝癌成我国第二大肿瘤致死病因
#中国脂肪肝人数超2亿
令人唏嘘的事件频繁发生......
“肝癌”连续登上热搜,该如何绝地反击?
辽宁公共频道
4月22日18:15
《大咖驾到》
4月23日19:18
《北方名医》
特别鸣谢
本期权威嘉宾:林杰
林杰
医院
普通外科(VIPWard)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全胰腺切除术、复杂高位肝门胆管癌联合半肝及全尾状叶切除术、联合门静脉切除重建的复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解剖性精准半肝及区段切除术、中段胰腺肿瘤的精准节段性切除术、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癌栓取栓术、门静脉高压症的脾切除及胃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复杂胃肠道肿瘤手术及多脏器联合切除的胃肠道肿瘤手术、复杂腹膜后肿瘤联合多脏器及血管切除术。
前沿解读
——接种乙肝疫苗等于防癌?
“肝癌”到底有多可怕?为何发现就是中晚期?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年12月发布了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6位,我国年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5位,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症状极不典型,特别是在病程早期,加之多数人缺乏定期体检的意识,故而出现症状时,发现已属中晚期。
林杰
普通外科(VIPWard)主任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于东南沿海地区。
我国肝癌病人的中位年龄为50~70岁,男性比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5:1,我国肝癌发病平均年龄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哪些因素会悄悄升高肝癌的风险呢?
我国肝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病毒性肝炎,其中以乙型肝炎最为密切,我国肝癌患者中约90%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背景。其它危险因素包括其它类型的慢性活动性肝炎、黄曲霉毒素、蓝藻毒素、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接种乙肝疫苗是否可以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呢?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肝癌的最主要病因,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
推荐高危人群补种,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接受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受外伤者、乙肝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等。
本期热点
——癌症年轻化的当下,我们该如何自救?
肝功能检查正常,为什么还会得肝癌?
肝功能检查主要是针对肝脏外周血中的转氨酶,蛋白和胆红素等项目进行检查,这些指标能间接的反应肝功能的状态,但是却不能反映肝脏的形态变化。因此对于肝硬化或肝癌等情况是无法直接从肝功能状态上进行反应的。
对于大部分人群来说,检查肝功能可以直接的了解肝脏健康,但单纯的肝功能检查无法完整体现肝脏的状态。
早期肝癌常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肝癌破裂后出现急腹症表现等。
“脂肪肝”会不会也存在癌变的风险?
脂肪肝虽然不是导致肝癌的直接原因,但脂肪肝如果长期不进行治疗,可能引起肝脏纤维化,这样就会造成肝硬化的发生,甚至还会转化为肝癌。
所以一旦被确诊为脂肪肝,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用相关的药物,同时还要注意生活中的护理,调整饮食结构,减轻肝脏的负担,尽量控制病情的发展,减轻疾病对身体的影响。
肝脏的系统性检查应包括肝炎系列、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磁共振等。
其中增强CT可用于直径>1cm结节的鉴别诊断及监测;磁共振是针对肝脏结节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可用于直径<1cm结节的鉴别诊断及监测。
肝癌治疗手段众多,手术、消融、介入....该怎么选?
对于中早期的肝肿瘤,可以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包括传统性切除、腹腔镜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以及肝移植等;对于中晚期的患者可以考虑介入治疗、靶向及免疫的综合治疗。
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较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的分期及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医院系统诊治,从而得到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肝癌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复查,若合并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等情况还需要系统的保肝及抗病毒治疗。
医患互联
01
网友提问:
网上有一种说法:乙肝“小三阳”患者更容易得肝硬化和肝癌,这是真的吗?
不完全正确,乙型肝炎“大三阳”病人经治疗后可能转为乙肝“小三阳”变为非活动期,此时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明显减少,但转化后乙肝病毒仍可能出现再活动,此时虽然表现为乙肝“小三阳”,但仍有病毒复制,病情仍会不断进展。故而治疗后的乙肝病人仍要定期复查肝功能及乙肝DNA、肝功能正常,乙肝DNA阴性,一般是不会向严重发展的。
02
网友提问:
复查过后,甲胎蛋白比前一次明显上升了,是不是复发了?耐药了?该怎么办呢?
甲胎蛋白作为肝癌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是反映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能够对于疗效判断、预后评估、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等情况作为辅助的参考。
不过,甲胎蛋白的单次波动无法准确判断病情或疗效,因为肿瘤标志物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现象。所以,往往需要监测其动态的变化,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影像学的检查。虽然甲胎蛋白的升高不完全意味着肿瘤进展或复发,但仍需要足够的重视。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