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圆征不能只简单的想到肠套叠
2021-9-5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吃坚果对白癜风有好处吗 http://m.39.net/news/a_5776144.html
⊙作者/侯笑
⊙单位/医院
患儿男,11岁,1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不适,以右下腹为主,呈阵发性,无发热,无呕吐、腹泻。家长称患儿为过敏体质,既往有过敏性鼻炎、急性荨麻疹以及青霉素过敏史,去年超声检查有胆总管和总胰管扩张,胆囊炎。
实验室检查示:外周血白细胞15.3×10?/L,C反应蛋白2.26mg/L,嗜酸性细胞30.9%,绝对计数4.5×10?/L,血红蛋白g/L。
超声检查所见如下:
图1胃窦部长轴断面示胃壁(STM)走行僵直,明显增厚,较厚处约11mm。胃壁内正常五层结构回声改变,肌层显著增厚(黄色箭头示)。胃腔中央管腔狭窄(绿色箭头示)
图2阑尾增粗,大小约21×7mm,腔内见液性暗区充盈(黄色箭头示),透声尚可,周围系膜组织炎性改变
图3左下腹肠管增厚(黄色箭头示)约7mm,管壁见较多血流信号
图4~图6右下腹探及大小约38×36mm同心圆样结构(GUT),套筒内肠管壁增厚,血流信号增多,套头肠管壁(红色箭头示)内见一17×17mm无回声团(黄色箭头示),向肠外凸出,透声差。超声考虑增厚肠管继发肠套叠及肠壁无回声团
图7示大量腹腔积液(Eff),前后径73mm,透声佳
患儿随后行腹部CT检查,所见如下:
图8示胃窦壁增厚(黄色箭头)
图9胃底及胃体粘膜下水肿明显(黄色箭头示),胃浆膜外脂肪间隙模糊
图10右腹部肠管可见同心圆征(黄色箭头示),内圈管壁稍增厚,圈内可见积液,并可见肠系膜血管进入
图11左下腹后部局部肠壁增厚(黄色箭头示)
患儿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右下腹肠套叠,为回盲型,阑尾未套入,回盲部网膜包裹较紧。遂转行开腹术,复位肠管,见回盲部肿胀,质较硬,结肠肠壁可及颗粒状突起,质地硬。周围可及部分淋巴结肿大。术中行回盲部切除(含5cm小肠及6cm结肠)。
术后病理示回盲部肠道粘膜、粘膜下层大片EOS弥漫增生浸润,并侵及肌层及浆膜层,可见灶性坏死及灶性肉芽肿样结节和嗜酸性脓肿灶形成。
病例讨论
嗜酸性粒细胞(EOS)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可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正常人外周血中EOS约占白细胞的0.5%~5%,超过正常后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病因不明,可能系过敏、环境及遗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EOS过度增多对自身组织造成损伤时,根据累及器官不同,可称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嗜酸性粒细胞性心内膜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等,也可同时累及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皮肤、神经、呼吸系统、胃肠道和肝脾等多个系统,如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本文主要分享累及胃肠道的内容。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gastroenteritis,EG)少见,儿童和成人均可受累。EG可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以胃和小肠多见。局限型以胃窦部多见,表现为胃窦增厚,僵硬,可见息肉样肿块;肠道病变多为弥漫型。
约80%患者外周血EOS增多,内镜下表现无特异性,组织活检证实EOS浸润20个/高倍视野是诊断关键。
EG临床表现多样,腹痛最为常见,症状取决于受累部位、范围和严重程度。根据病变浸润深度,EG可分3型:
①黏膜为主型:最常见,肠绒毛可完全消失,导致缺铁、吸收不良、蛋白质丢失等,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
②肌层为主型:可致肠壁增厚继发肠套叠、幽门及肠梗阻,出现痉挛相关的恶心呕吐和频繁腹痛。
③浆膜为主型:最少见,可导致含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腹水或胸水。
3种类型可单独或混合出现,严重时可发生肠穿孔等并发症。
超声上,受累肠壁呈不规则增厚,周围系膜或网膜肿胀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继发肠套叠时横断面可见同心圆征。
治疗上,通常需去除过敏原,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疗效。若有梗阻症状或怀疑肿瘤时,可行手术治疗。
总结
超声检查若发现肠管壁明显增厚,甚至继发肠套叠,且病史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时,需警惕元凶可能就是它,同时需进一步探查其他部位,如胃、食管及心脏、膀胱等看有没有累及。
推荐阅读:
超声时间:有了好病例,如何写出好文章?
患儿膀胱壁显著增厚,你首先想到啥?
腹痛儿童肠壁明显增厚为哪般?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