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一附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学科会诊第八

2021-9-7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刘军连医生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88667255876648&wfr=spider&for=pc

姓名:程某某性别:男年龄:49岁

主诉:大便带脓血2月余,直肠癌术后10余天

现病史:2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带鲜血,附着粘液,次数稍增多,平均3-4次/天,不伴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里急后重等不适,未行任何治疗,上述症状持续存在。10天前就诊外院行结肠镜检查病理结果示:直肠低分化腺癌。医院复查CT示:1.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符合转移瘤CT表现。2.肝右叶富血供实性占位(2个),符合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3.肝内多发小囊肿。4.左肾小囊肿。5.直肠肠壁偏心性增厚,考虑为直肠癌。6.盆腔右侧多发淋巴结肿大。-5-25全麻下行“经腹直肠癌姑息性切除术”,术后病理(-6-1)示:直肠息肉型神经内分泌肿瘤(G2),浸润肠壁全层至肠壁外纤维脂肪组织,脉管内可见癌栓,两断端、另送远切缘及环周切缘未见癌,肠系膜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6)。免疫组化示:CK广谱局灶(+),CK8(+),CAM5.2(+),CD56(+),CgA散在(+),Syn(+),Ki-67(+)约3%。今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请求会诊。

辅助检查:

1、外院(-5-22)CT示:1.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符合转移瘤CT表现。2.肝右叶富血供实性占位(2个),符合海绵状血管瘤CT表现。3.肝内多发小囊肿。4.左肾小囊肿。5.直肠肠壁偏心性增厚,考虑为直肠癌。6.盆腔右侧多发淋巴结肿大。

2、医院(-6-1)示:直肠息肉型神经内分泌肿瘤(G2),浸润肠壁全层至肠壁外纤维脂肪组织,脉管内可见癌栓,两断端、另送远切缘及环周切缘未见癌,肠系膜淋巴结可见癌转移(1/6)。免疫组化示:CK广谱局灶(+),CK8(+),CAM5.2(+),CD56(+),CgA散在(+),Syn(+),Ki-67(+)约3%。

3、医院(-6-13)PET-CT回示:1、直肠癌术后改变,肝内稍低密度结节影,腹膜后、直肠周围及双侧髂血管旁多个肿大淋巴结代谢活跃,考虑转移;盆腔内骶尾部前方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代谢稍活跃,考虑血肿。2、双侧腹股沟多个淋巴结代谢未见异常,考虑炎性淋巴结。3、脊柱退行性变。

各学科专家意见:

病理科李珊珊教授意见:患者中年男性,根据术后病理切片结果回示,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已经明确。该患者为:直肠神经内分泌癌,Ki-67(3%-5%),G2期。

放射科岳松伟教授意见:经阅片,该患者术前CT显示:肝内多发实性占位,直肠肠壁偏心性增厚,腹膜后可见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为直肠癌多发转移。

核医学科谢新立教授意见:PET-CT显示直肠癌术后改变,肝内稍低密度结节影,腹膜后、直肠周围及双侧髂血管旁多个肿大淋巴结代谢活跃,考虑转移;盆腔内骶尾部前方片状高密度影边缘代谢稍活跃,考虑血肿。综合PET-CT考虑为直肠癌多发转移,建议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肝胆外科翟文龙教授意见:综合各项影像学检查,考虑该患者为直肠癌术后肝内多发转移,肝内的病灶较多,无法手术切除。因此,不推荐手术切除肝脏的病灶,建议内科治疗。

肛肠外科王贵宪教授意见:该患者已行“经腹直肠癌姑息性切除术”,此手术作为姑息性切除手术,术后恢复可。另外,从CT上可见髂内血管以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建议术后给予药物治疗。

肿瘤科王留兴教授、宋丽杰教授、孟宇教授意见:该患者诊断明确: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2期)多发转移。建议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若为阳性且经济情况允许,选择奥曲肽+依维莫司联合使用。

MDT会诊后意见:

经我们MDT会诊后,该患者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G2)多发转移,病理诊断明确。该患者目前肝内多发病灶,暂无局部治疗机会;建议首选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选择奥曲肽+依维莫司;有关此患者后续治疗,会继续随访观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by/115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