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一

2020-11-2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由广州秀威病理超市陈军提供

中间丝

这是一组构成细胞骨架的蛋白质,它们形成直径8~10nm的胞浆细丝。其中有一个由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中心”柱”区域,两侧连接头部和尾部区域,标志着该中间丝的特殊性及具有免疫原性。中间丝之间氨基酸顺序排列的同源性显示出用单克隆抗体测定时存在交叉反应的潜在性,另外这些细丝在各种细胞系中常为优势表达,共表达在肿瘤中也较常见。

中间丝目前被分成6类:

☆Acidiccytokeratin(酸性细胞角蛋白)

☆Basiccytokeratin(碱性细胞角蛋白)

☆Vimentin(波形蛋白)、Desmin(结蛋白)、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Peripherin(外周蛋白)

☆Neurofilaments(神经细丝)

☆Nuclearlamininproteins(核层粘连蛋白)

☆Nestin(网状蛋白)

中间丝的最初作用被认为是构成细胞骨架,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它们可包绕于核酸外,与钙调节蛋白激酶及一磷酸腺苷环化酶(cAMP)作用有关。当前的观点是它们可调节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细胞角蛋白

细胞角蛋白作为一种中间丝,存在于所有上皮细胞及部分非上皮细胞。事实上,几乎所有肿瘤类型中都被证实存在角蛋白,包括子宫平滑肌瘤、大部分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神经胶质瘤、浆细胞瘤和某些淋巴瘤。

它们分成两组:

I型:酸性细胞角蛋白(Moll数为9~20)。

II型:碱性细胞角蛋白(Moll数为1~8)。

每种I型角蛋白和II型角蛋白形成一对,所有上皮细胞包括至少两种角蛋白。角蛋白19是个例外,它以非配对形式存在,I型角蛋白通常和一种大其9KD的II型角蛋白配对。

角蛋白也可以分成低分子量型(通常为8,18和19)和高分子量型(通常为1,5,10,14)。

诊断应用:

1.癌的鉴别

2.显示不同上皮样分化肉瘤的鉴别

☆滑膜肉瘤

☆上皮样肉瘤

3.肉瘤中的异常染色可为间皮瘤、黑色素瘤、平滑肌肉瘤和内皮细胞肿瘤的诊断提供线索,仅仅只有CK8和CK18(被Cam5.2和35BH11证明)表达阳性,这两种存在于所有组织中的原始角蛋白胚胎源性表达也许可以解释CK8和CK18的异位性表达。

4.在小细胞癌中可以看到细胞核周“圆点状”染色,如麦克尔细胞癌、肉瘤及髓细胞瘤可显示异常免疫反应性。

5.许多儿童的小兰圆细胞肿瘤表达角蛋白,包括尤文氏肉瘤/PNET、横纹肌肉瘤、肾母细胞瘤和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角蛋白

上皮组织分成如下几类:

1.“单层”:所有非复层上皮组织

2.“复层扁平”:包括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和非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

3.“复合”:所有其他复层和假复层上皮

所有单层、复层和假复层上皮均表达CK8和CK18,复层上皮表达CK8和CK18并不明确,“分层角蛋白”包括CK1~CK6和CK10~CK17。CK5和CK14/15在基底部表达,其他类型角蛋白根据不同上皮类型在基底以上部份表达。CK1/2和CK10与角化有关,内脏表面的复层扁平上皮(舌和喉)表达CK4和CK13,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的过度增殖(不管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导致CK6和CK16的表达。

上皮组织

碱性角蛋白(II型)

酸性角蛋白(I型)

表皮

1,(2),5

10,11,14(15)

足底

1,(2),5,6

9,10,11,14,16

肛管

1,(2),5,6

10,11,13,14,(15),(16),(17)

毛囊(根鞘以外部分)

5,6

14,(15),(16),17

皮脂腺

4,5,6

(10),(11),14,(15),(17)

角膜

3,5

12

子宫颈阴道部

1,(2),4,5,6

13,(14),(15),(16),(19)

4,5,6

13,14,(15),16,(17),(19)

会厌

4,5,6

13,14,15,16,(17),(19)

食道

4,5,6

13,(14),(15),(16),(17),(19)

隐窝腺

4,5,7,8

(13),14,(17),(18)19

外分泌腺

5,6,7,8

14,15,(17),(18),19

乳腺导管

5,7,8

14,(15),17,(18)19

气管

5,(6),(7),8

13,(14),15,17,(18)19

羊膜

5,6,8

(14),17,(18)19

膀胱上皮

(4),5,7,8

13,17,18,19,20

胆囊

7,8

18,19

小肠

8

18,19

结肠

8

18,19,20

胰腺腺泡

7,8

18,19

间皮

7,8

18,19

肺泡

7,8

18,19

胰腺导管

8

18,19

肝细胞

8

18

间充质细胞亦表达角蛋白,如子宫和血管平滑肌、脐带间质、胎儿的心肌和浆膜下层的结缔组织。

AE1/AE3

这两种抗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用于由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

免疫组化表达

AE1可和大多数酸性细胞角蛋白(I型)发生反应,AE3识别所有已知的碱性细胞角蛋白(II型)。这种抗体混合物几乎可与所有的上皮组织发生反应,和其它中间丝无交叉反应。

1.鳞状细胞癌(包括梭形细胞变异体)

2.腺癌

l肾上腺样瘤

l肝细胞癌

3.移行细胞癌

4.小细胞癌

5.类癌

6.多形性腺瘤(上皮成分)

7.胸腺瘤

8.间皮瘤(包括肉瘤成分)

9.脊索瘤

10.胚胎细胞肿瘤,除外精原细胞瘤

11.滑膜肉瘤

12.上皮样肉瘤

13.平滑肌肉瘤可能阳性

Cam5.2

免疫组化表达

人类细胞角蛋白中分子量为45kD(Moll数为18)和52kD(Moll数为8),它和正常的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发生反应,但不和复层鳞状上皮反应。

诊断应用

通常在下列细胞中表达:

1.腺癌

2.鳞状细胞癌包括梭形细胞癌,在宫颈、阴道及食道鳞状细胞癌中可能呈阴性反应。

3.肾细胞癌

4.肝细胞癌

5.胆管癌

6.神经内分泌细胞癌,包括小细胞癌(可能呈圆点状阳性)和麦克尔细胞癌

7.间皮瘤:间皮瘤通常比腺癌染色更深,间皮瘤的纤维细胞表达比腺癌更普遍

8.胚胎细胞肿瘤,除外精原细胞瘤

9.滑膜肉瘤

10.上皮样肉瘤

11.胸腺瘤上皮细胞

12.平滑肌和平滑肌肿瘤

13.一些乳腺肿瘤

14.脑膜瘤

15.神经母细胞瘤

16.间变性B细胞淋巴瘤(WHO将其归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7.灶状阳性染色在黑色素瘤中达10%以上。

MNF-

这种抗体作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它可检测许多角蛋白的表面抗原(Moll数5,6,8,17,也可能19)

免疫组化表达

1.上皮,包括复层鳞状上皮和单层腺上皮

2.平滑肌

3.淋巴结树突状细胞

4.合胞体滋养层

5.一些皮层神经

6.浆细胞

7.癌,包括:

l鳞状细胞

l鼻咽部

l小细胞,核周圆点状强染色

l肉瘤样/梭形细胞

l腺癌

8.间皮瘤,包括上皮样和肉瘤样

9.滑膜肉瘤(梭形细胞成分显示灶状染色)

10.血管肿瘤

l海绵状血管内皮细胞瘤

l鼻窦部海棉状血管内皮细胞瘤

l上皮样血管肉瘤

11.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

12.脊索瘤

13.肾外横纹肌样肿瘤

14.肌上皮瘤

15.卵黄囊肿瘤

16.平滑肌肿瘤

17.浆细胞瘤

18.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通常灶状阳性)

诊断应用

作为上皮性肿瘤的一线标志物,由于其它大部分肿瘤可能表达阳性而具有局限性,如上面所列的肿瘤。

据报道纤维细胞中MNF阳性表达在间皮瘤中比在腺癌中表达要常见。

作者

腺癌

间皮瘤

Brockstedt,

纤维细胞中阳性反应26%(15/57)

纤维细胞中阳性反应57%(68/)

34βE12

这种抗体和1,5,10,14细胞角蛋白反应,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的免疫反应性,需要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表达

1.正常鳞状上皮,导管上皮及其它复合上皮

2.鳞状细胞癌,包括肺及肺的不同基底细胞样的鳞状细胞癌,还有肺基底细胞癌

3.乳腺导管癌、胰腺、胆管和唾液腺

4.膀胱移行细胞癌

5.鼻咽癌

6.胸腺瘤

7.上皮样间皮瘤

表达阴性的有:

1.肝细胞癌

2.肾细胞癌

3.子宫内膜癌

诊断应

1.与良性前列腺腺泡的基底细胞发生反应,包括基底细胞增生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不能与前列腺腺癌反应。联合PS进行检测有效。

2.与乳头状癌发生反应,不能(或仅仅灶状)与甲状腺结节增生或滤泡状癌反应。

3.

CK5/6

诊断应用

腺癌和间皮瘤的不同表达

作者

腺癌

间皮瘤

Clover,

5/27

23/23

Ordonez,

0/30

40/40

Cury,

9/63

56/61

Kayser,

72/

90/

Carella,

1/20

40/46

总计

30%(87/)

86%(/)

常见肿瘤中的特殊角蛋白

细胞角蛋白(Moll目录)

肿瘤部位及类型

4

5

7

8

13

14

17

18

19

20

皮肤鳞癌

+

+

±

±

皮肤基底细胞癌

+

±

+

+

皮肤麦克尔细胞

+

-

+

+

+

小细胞癌/类癌

+

部分

+

±

-

食道鳞癌

+

+

+

+

肺腺癌

+

+

部分

+

+

-

间皮瘤

+

+

+

部分

+

+

乳腺

+

+

±

±

+

+

-

食道腺癌

+

+

+

±

±

±

-

±

±

±

小肠

+

结肠

部分

+

部分

±

+

+

+

胰腺

+

+

部分

±

+

+

±

肝细胞

部分

+

-

+

部分

少见

胆管

+

部分

+

少见

卵巢

粘液性

+

部分

+

其他

+

+

+

+

-

子宫内膜

+

+

部分

-

肾细胞癌

±

+

-

+

±

-

泌尿道移行细胞癌

低级别

+

+

+

+

部分

+

+

±

高级别

+

+

±

+

+

±

前列腺腺癌

±

+

-

+

+

甲状腺

滤泡状

+

-

+

±

-

乳头状

+

-

+

+

-

细胞角蛋白

4

5

7

8

13

14

17

18

19

20

CK7和CK20的联合表达对鉴别某种肿瘤的原发灶特别有用。

CK1

CK1是一种高分子量的角蛋白(65-68KD),除此之外,它在角化鳞状上皮中表达,是位于内皮细胞上的多肽蛋白激肽酶受体复合物的成分之一。它可以被单抗34βB4检测。AE3可以和所有II型角蛋白起反应,包括CK1。CK1通常和CK10在复层鳞状上皮中成对出现。

免疫组化表达

正常组织

CK1

CK10

表皮角化细胞

阳性

阳性

胸腺小体

阳性

阳性

食道和牙龈上皮

大部分为阳性

肝上皮细胞

阴性

胰腺上皮细胞

阴性

肺上皮细胞

阴性

胃上皮细胞

阴性

结肠上皮细胞

阴性

泌尿道

阴性

胎盘膜

阳性

一些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的内皮

阳性

通常阴性

胚胎血管

阴性(除外胚盘和脐带)

血管平滑肌

弱阳性

胃肠平滑肌

弱阳性

三月龄内心肌

阳性

成人心肌

阴性

三月龄内骨胳肌

阳性

成人骨骼肌

阴性

三月龄内神经系统

阳性

成人大脑

阴性

肿瘤

阴性

10%

10%-30%

30%

皮肤基底细胞癌

4/5

1/5(分化的鳞状细胞中)

皮肤鳞状细胞癌

25/25

头颈部鳞癌

6/10

4/10(角化肿瘤)

乳腺导管癌

10/10

肺腺癌

12/12

胃腺癌

10/10

结肠腺癌

29/29

肝细胞癌

3/3

膀胱移行细胞癌

6/7

1/7(伴鳞状细胞分化)

前列腺癌

17/17

子宫内膜癌

5/5

卵巢浆液及粘液性肿瘤

20/20

血管瘤

2/66

13/66

12/66

39/66

淋巴管瘤

5/5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8/8

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

12/12

血管肉瘤

22/81

14/81

10/81

35/81

结节性筋膜炎

30/30

神经鞘瘤

6/16

3/16

4/16

3/16

韧带样瘤

5/5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15/15

平滑肌瘤

10/10

平滑肌肉瘤

10/10

双相滑膜肉瘤

8/22

5/22

7/22

2/22

单相滑膜肉瘤

41/46

4/46

上皮样肉瘤

11/37

5/37

7/37

14/37

MPNST

16/16

横纹肌肉瘤(胚胎性和牙源性)

6/6

CK10在正常的和肿瘤性鳞状上皮均有表达,但在正常或肿瘤性内皮细胞不表达,在任何CK1表达阳性的软组织中均不能检测到。

CK7

可应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

免疫组化表达

CK7是许多腺上皮及移行上皮中的一种碱性角蛋白。CK7通常在下列腺癌中表达:

1.肺

2.乳腺

3.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

4.子宫颈肿瘤

5.胆管上皮和胆管癌

6.膀胱移行细胞癌

在下列肿瘤中缺乏:

1.鳞状细胞癌

2.结肠腺癌

3.卵巢粘液腺癌

4.肝细胞和肝细胞癌

5.前列腺和前列腺腺癌

6.肾上皮肿瘤

常见肿瘤

0/10

嫌色细胞瘤

9/9胞膜强染(7例呈灶状染色)

嗜酸性粒细胞瘤

8/8灶状胞浆弱染,胞膜不强染

诊断应用

1.CK7和CK20的联合应用对鉴别腺癌原发灶尤为有用。

2.肾癌:与常见肿瘤、嫌色细胞瘤、嗜酸性粒细胞瘤的鉴别。

CK8

免疫组化表达

1.所有单层和假复层上皮

2.胎盘和浆膜下成纤维细胞

3.子宫肌层

4.胎儿心肌

5.血管平滑肌和内皮

6.淋巴器官的一些网状细胞

7.癌

8.肿瘤性浆细胞

9.CD30阳性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10.一些平滑肌肉瘤

11.上皮性血管内皮瘤

12.上皮样血管肉瘤

13.PNET/尤文氏肉瘤

14.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15.透明细胞瘤

CK13

角化鳞状上皮基底层以上细胞可表达,包括食道。

CK14

这是一种酸性角蛋白,肌上皮和角化鳞状上皮基底细胞可表达。

免疫组化表达

正常组织:

1.乳腺腺泡和导管的肌上皮细胞

2.唾液腺导管和腺泡的肌上皮细胞

3.表皮和覆盖鳞状上皮粘膜的基底层

肿瘤:

器官

鳞癌

腺癌

其他

头颈部

27/30

食道

14/14

13/15,35/37

2/10,7/33

小细胞:1/7,2/7

类癌0/9

胸膜

间皮瘤3/17

乳腺

小叶癌0/6

导管癌0/20

0/8

结肠

1/20

肝细胞癌0/11

胆管癌1/14

胰腺

1/13

腮腺

多形性腺瘤4/5

0/19

膀胱

单纯鳞癌4/4

移行细胞癌5/24

移行细胞癌鳞状上皮分化15/16

前列腺

0/18

子宫

颈部13/15

内膜1/10

卵巢

3/24

皮肤

麦克尔细胞癌0/9

胃肠道

类癌0/15

胸腺

胸腺瘤8/8

肾上腺

皮质癌0/10

甲状腺

乳头状癌0/5

乳头状腺癌1/24

滤泡癌0/10

髓样癌0/16

混合细胞肿瘤

上皮肉瘤0/12

神经内分泌癌0/9

胚胎细胞瘤0/14

总计

92%(/)

7%(16/)

鳞状细胞癌的免疫组化表达率的显示与细胞分化水平无关,参考上表所列鳞状细胞癌。

分化程度

角蛋白免疫表达

高分化

8/9

中分化

33/35

低分化

26/30

初步证据显示嗜酸性粒细胞瘤具有免疫反应性,包括甲状腺Hurtle细胞瘤,唾液腺Warthin瘤和甲状旁腺嗜酸性腺瘤。

诊断应用

1.鳞癌的诊断,尤其是低分化鳞癌。

2.甲状旁腺癌和甲状旁腺嗜酸性腺瘤的鉴别。

CK18

免疫组化表达

1.普遍存在于单层和假复层上皮

2.胚胎的成纤维细胞

3.子宫肌层

4.胎儿心肌

5.血管平滑肌和内皮

6.淋巴器官的一些网状细胞

7.癌

8.肿瘤性浆细胞

9.CD30阳性淋巴瘤

10.一些平滑肌肉瘤

11.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12.上皮样血肉瘤

13.PNET/尤文氏肉瘤

14.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15.透明细胞瘤

CK19

免疫组化表达

1.胎儿心肌

2.癌

3.一些髓细胞肿瘤

4.CD30阳性淋巴瘤

5.一些平滑肌肉瘤

6.少见于PNET/尤文氏肉瘤

7.胆管和胆管癌,但通常肝细胞癌不表达

诊断应用

1.区分肝细胞癌、胆管癌及转移性癌。

2.肝硬化胆管上皮的强阳性染色可以区分是肝硬化还是肝肿瘤。

CK20

这种角蛋白和其他酸性角蛋白(I型)联系较少,它通常被称为IT蛋白。确实证明通过高压煮可使包埋在石蜡中的组织抗原恢复。

免疫组化表达

1.胃肠上皮和胃肠癌

2.泌尿系统和移行细胞癌(通常CK7+/CK20+)

3.结肠癌

4.胃癌,缺少可靠阳性

5.小肠癌:病例数非常有限(2/2例)

6.胆道系统和胰管的一些腺癌

7.胰岛细胞瘤中较少:1/7例

8.粘液性卵巢腺癌

9.移行细胞癌:24/33例,13/19单纯移行细胞癌,16/19移行细胞癌伴局灶鳞状上皮化生

10.麦克尔细胞癌(圆球状包涵体或核周染色)

11.唾液腺小细胞癌

12.小肠类癌6/7例

13.前列腺10/36例

通常不在下列肿瘤表达:

1.下列部位的腺癌

l乳腺

l肺

l子宫内膜:0/16例

l卵巢非粘液性肿瘤

l肾细胞癌:2/61例

2.小细胞癌,除唾液腺小细胞癌和麦克尔细胞癌外

3.下列部位的鳞状细胞癌:

l肺:0/39例

l喉:0/32例

l膀胱:0/4例

l子宫颈:0/17例

4.甲状腺肿瘤:

l滤泡状腺癌:0/17例

l滤泡癌:0/10例

l乳头状癌:0/30例

5.精原细胞瘤:0/30例

6.胸腺瘤:0/29例

无论哪个检测部位,原发癌和淋巴结转移灶之间的角蛋白表达有一致性

诊断应用

1.角蛋白7和20的共同表达对于癌的原发部位的诊断尤其有用

2.小细胞癌的鉴别诊断

小细胞癌部位(病例数)

显示CK20反应

显示CAM5.2或MNF-16染色

麦克尔细胞癌

98%(33/34,23/23)

88%(30/34)

1%(1/37,0/52)

35%(13/37)

唾液腺

3/5

3/5

食道

0/9,0/15

4/9

上消化道

0/5

3/5

0/9

2/9

胰腺

0/1

0/1

胸腺

0/3

1/3

乳腺

0/2

0/2

0/1

0/1

泌尿系膀胱

0/2,0/3

0/2

前列腺

0/3,0/3

0/3

子宫体

0/1

0/1

子宫颈

1/11

1/11

CK7和CK20的共同表达

特殊角蛋白的表达为癌的原发部位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在这方面CK7和CK20是最有用的。当我们鉴别某种肿瘤时,我们不得不把非常有限的免疫反应当成可靠依据,这种观点对评价特殊的角蛋白是不适合的,了解阳性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界限经常被定为细胞数的10%,但严格来讲至少要求中度染色的细胞数超过50%。

部位

CK7+/CK20+

CK7+/CK20-

CK7-/CK20+

CK7-/CK20-

CK7+/CK20-占主导地位

肺腺癌

6/54,6/74

39/54,64/74

0/54,0/74

9/54,4/74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

0/3

3/3

0/3

0/3

恶性间皮瘤

0/16

11/16

0/16

5/16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6/38

31/38

1/38

0/38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

1/11

10/11

0/11

0/11

食道腺癌

1/30

27/30

1/30

1/30

卵巢浆液性和内膜样

0/19

19/19

0/19

0/19

子宫内膜

3/25

20/25

0/25

2/25

CK7-/CK20+占主导地位

结肠腺癌(粘液性和非粘液性)

5/51,16/77

0/51,0/77

40/51,59/77

6/51,2/77

CK7+/CK20+占主导地位

卵巢粘液性癌

14/15

1/15

0/15

0/15

膀胱移行细胞癌

17/19,12/26

2/19,12/26

0/19

0/19

胰腺腺癌

15/23

6/23

2/23

0/23

CK7-/CK20-占主导地位

肺鳞癌

0/12

0/12

1/12

11/12

肺小细胞癌

0/11

2/11

0/11

9/11

肝细胞癌

2/30

5/30

0/30

23/30

肾细胞癌

0/17

4/17

1/17

12/17

前列腺腺癌

1/13

1/13

3/13

8/13

不定

胃腺癌

11/29,5/14

5/29,3/14

10/29,13/14

3/29,3/14

单独CK7+或CK20+均不能可靠区分肺癌和结肠癌,CK7和CK20共表达如CK7+/CK20+或CK-/CK20-有助于诊断开始较模糊的肿瘤。联合TTF-1检测有助于诊断肺腺癌。

TTF-1,CK7和CK20的表达有助于诊断原发性肺腺癌还是转移性腺癌

TTF-1,CK7和CK20是有助于诊断原发性肺腺癌还是转移性腺癌的最好指标,(可根据性别和通过病史,放射学及肿瘤形态学提示原发病灶,其他一些标志物可能有用,包括乳腺的雌激素及孕激素受体、乳腺的bcl-2受体,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和前列腺特异抗原或甲状腺球蛋白)。

TTF-1,CK7和CK20的测定可以定量的预测肿瘤转移的可能性,肺外腺癌(除外甲状腺)中TTF-1的免疫反应的低阳性率(1%),使得TTF-1的阳性表达为原发性肺癌的诊断提供明确证据,但不能依据TTF-1的阴性表达来推断是否为转移性腺癌。

测定CK7和CK20可提供更多的信息,但仍依据转移性肿瘤可能来自的部位,假如是乳腺,CK7和CK20将没有作用,因为两个部位都是CK7阳性,CK20阴性。假如原发部位是结肠,那么这个结论是比较可靠的。

CK7阳性

CK7阴性

CK20阳性

无价值

结肠

CK20阴性

无价值

当根据CT片判断一个患者患有肺癌和肾癌,在这个病例中,TTF-1和细胞角蛋白仅有提示作用但不能明确诊断。肺癌和肾癌CK20都可能是阴性,在这里仅仅TTF-1和CK7可分辩。

山东张福志

你的赞赏是我买资源的一部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z/9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