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副结核病,你

2021-4-2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北京湿疹的医院介绍治疗的注意事项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405/8814834.html

1、病原

该病是牛的一种慢性病,其特征是多数牛为亚临床感染,少数为患慢性腹泻、慢性消瘦和低蛋白血症的衰弱牛。该病病原为副结核分支杆菌,为一种抗酸菌,革兰氏阳性,细胞内寄生。常见感染途径是粪、口感染。不同年龄的牛,对副结核分支杆菌易感性不同,4月龄以下的犊牛最易感,大多数感染后造成永久性感染并排菌或发病。副结核分支杆菌的感染在酸性土壤地区更常见,碱性土壤可抑制该菌。2、临床症状

包括腹泻、渐进性消瘦和体况下降,由于低蛋白血症而出现腹下水肿。体温、脉搏、呼吸正常。典型腹泻粪便呈稀的液体状,常出现气泡,严重病例的最后变为水样。

中度到严重的病例体重明显下降,消瘦、被毛干涩无光、生产力下降、脱水、采食减少(特别是高能饲料),腹侧水肿明显。

该病潜伏期很长,从感染到出现临床症状一般需2~3年。常见于2~5岁的牛,但18月龄以下的小母牛和8~10岁的成年牛也曾见发病。在第一、二或三个泌乳期开始后常出现临床症状。某些严重患病的公牛和阉牛在疾病的严重阶段出现皱胃变位。

3、诊断

绝大多数感染副结核分支杆菌的牛不出现临床症状,但一出现临床症状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包括腹泻、低蛋白血症,生产性能降低、体重下降、全身状况恶化。血清生化检测可发现白蛋白减少。

临床上确诊副结核病较困难,粪便培养是最好的诊断方法,但需时间较长(4~12周)。最准确的诊断方法是回盲淋巴结培养。所收集的回肠组织和一半回盲淋巴结用于培养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抗酸染色),剩余的一半淋巴结用来制备触片,以进行抗酸染色。一般情况下,根据触片染色结果即可作出确诊,但如果不能确诊或有疑问,组织病理学检查通常可作出答复。

尸检取样进行大体和组织学检查,对确诊该病极有帮助。轻微的病例回肠水肿增厚,在浆膜面见淋巴管扩张,粘膜增厚,肠皱褶增高。中度到严重病例,回肠明显增厚和水肿,粘膜面出现典型的皱褶,浆膜面的淋巴管明显扩张,回盲淋巴结和其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有水肿液。严重病例,病变可出现在盲肠和结肠,并且从回肠向前扩散到小肠前段。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肉芽肿性小肠结肠炎,粘膜下层和粘膜固有层出现巨噬细胞和上皮样细胞、抗酸染色证明,在肠内和淋巴管内有副结核分支杆菌。

4、治疗

治疗副结核的所有用药方法均需长时间用药(几个月),病牛不能用于产奶和屠宰食用。要对病牛严格隔离,否则治疗牛仍能继续排菌,危害同舍牛。建议对确诊牛只及时淘汰处理。确需治疗的,氯苯吩嗪可缓解自然感染牛的临床症状,却不能阻止病牛粪便排菌,不能治愈感染,要使病牛不再出现症状需长期用药。异烟肼可以单用(20毫克/千克,口服,1次/天),也可与利福平(20毫克/千克,口服,1次/天)或/和氨基羟丁基卡那霉素A(18毫克/千克,分点肌注,2次/天)联合使用,但也仅抑制感染,不能治愈,粪便仍然排菌。

5、预防对6月龄以上牛进行多次粪便培养。所有疑似病牛均应立即淘汰;或用ELISA检测,任一检测结果阳性,则淘汰病牛。消毒、清洁产房、隔离母牛与初生犊牛并分开饲养。初次粪便培养阳性的感染牛所生犊牛应淘汰或隔离饲养。所有犊牛均应喂粪便培养阴性牛的乳。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减少粪便对饲料、饮水和草地的污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z/10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