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精选病例淋巴瘤4疗后疗效评估

2021-2-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患者男59岁

年3月18日于我中心行全身检查,检查结果:双侧颌下、双侧颈部、纵隔、双侧腋下、肝门部、肝胃间隙、脾门旁、后腹膜、右侧肠系膜、双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显示伴部分肿大,FDG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瘤可能,穿刺活检确诊。4化疗有发热,于7月10日再次行PET-CT检查,进行化疗后疗效评估。

治疗前

全身影像学检查结果如下:

1.双侧颈部、双侧颌下多发淋巴结显示伴部分增大,大者直径约1.2cm,放射性分布浓聚,最大SUV值为26.5

2.纵隔、双侧腋下多发淋巴结显示伴部分增大,大者直径约1.6cm,放射性分布浓聚,最大SUV值为17.2

3.肝门部、肝胃间隙、脾门旁、后腹膜、右侧肠系膜、双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显示伴部分肿大,大者直径约2.5cm,放射性分布浓聚,最大SUV值为23.3

结论:1.双侧颌下、双侧颈部、纵隔、双侧腋下、肝门部、肝胃间隙、脾门旁、后腹膜、右侧肠系膜、双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显示伴部分肿大,FDG代谢增高,考虑淋巴瘤可能,建议穿刺活检

淋巴瘤4疗后复查:

双侧颌下、颈部、纵隔、后腹膜、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显示,其中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放射性分布略浓聚,最大SUV为2.4,余淋巴结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浓聚。

结论:1.淋巴瘤治疗后复查,与-03-18本院PET/CT片相比:原双侧颌下、双侧颈部、纵隔、双侧腋下、肝门部、肝胃间隙、脾门旁、后腹膜、右侧肠系膜、双侧髂血管旁、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明显减少、缩小,此次仅双侧颌下、颈部、纵隔、后腹膜、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显示,其中双侧腹股沟区淋巴结FDG代谢略增高(deauville评分3分),余淋巴结FDG代谢未见增高(deauville评分1分);提示治疗效果好,疗效评价为CMR。

总结:因PET-CT检查可行全身全方位评估,对于淋巴瘤治疗前行PET-CT检查可用于肿瘤病情评估和分期,临床可根据PET-CT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后行PET-CT检查临床可及时评价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具有非常大的意义。警示临床对于肿瘤病例切勿忽视治疗前全身评估,及时了解病情演变,以免贻误漏诊。

欢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l/93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