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运化不好,人不止是废一半

2021-1-1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的身体偶尔出现水肿、痰多、频繁腹泻或是舌苔很厚腻的情况,这可能意味着我们的身体有病。在这些看似无关的情况下,中医认为它们和“脾虚”和体内湿气偏重大有关系!

中医学认为,脾具有运化水湿的作用。所谓运化水湿,是指脾在调节人体内部水液代谢、维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脾可以将全身各组织器官利用后多余的水液,及时地输送到相应的器官(如肺、肾、膀胱、皮肤等),变成汗和尿液被排出体外。因此,在水液代谢的全部过程中,脾都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促进着水液的环流和排泄。

人的消化,也要依靠脾气的作用,若脾气健运,则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精微物质的运输布散等功能才能旺盛,水液输布、排泄才能正常,体内的水液才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反之,若脾失健运、脾气虚弱,不但会出现腹胀,便溏,倦怠等消化失常症状,而且还会引起水液代谢失常,进而产生多种水湿停滞的病变,如浮肿,多痰,腹泻等。所以,脾虚症状不容忽视,中医治疗脾虚非常有见地,也是人们经常选择的一种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脾虚病症的治疗方法:

吴施国博士经典医案-脾虚案

23岁的夏女士来初诊时,自诉上眼睑红、痒、脱皮已3、4个月,平素易腹泻,冬天手足冷,痛经,多梦,乏力,脉浮弦数,舌淡嫩,苔稍黄腻。

分析:患者主要为脾阳气不足,失于健运。脾不升清,湿邪下注则平素易腹泻。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则见乏力。脾气一虚则卫气不能固护于表,易受风邪。五轮学说眼睑为肉轮,为脾所主。脾虚受风故易累及眼睑,风胜则痒,风邪稽留不去易于化热,则见眼睑红,气血不上荣故眼睑无所养而脱皮。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故现多梦,阳气不足则冬天手足冷,痛经为阳虚寒凝之征,舌淡嫩亦示气血不荣,舌苔稍黄腻则为湿邪内蕴。脉浮弦数,浮为风邪在表在外,弦为寒凝气滞之象,数为风邪化热使然。此为正虚受邪之证。予补中益气汤加减。

辨证:脾虚湿滞,风邪上扰。

治法:健脾祛湿,祛风止痒。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4付

医嘱:慎起居,忌食酸冷油腻。

服药一周后复诊:

眼上睑红、痒减轻,大便已正常,梦多缓解,经量正常有血块。寸脉浮数,关、尺沉细,舌质暗而舌尖有红点。效不更方,仍以健脾祛风为主。投之4付。

三个月后病人自述服药后病情痊愈,上眼睑痒、脱皮情况消失,腹泻停止,平时纳可,精神状态良好。

脾肾阳虚寒饮内停(痰饮)案

患者:王女士,62岁

主诉:反复咳嗽,伴清稀痰多40多年。

现病史:乏力,纳少,口干,头不昏,无胃胀,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慢性支气管炎。

过敏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舌暗红苔白腻,脉弦。

中医诊断:痰饮。

证候诊断:脾肾阳虚、寒饮内停。

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

治法:温补脾肾、止咳化痰。

处方:附子理中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味。

复诊:

服药1剂后复诊:患者要求上方先试服1剂。服药1剂后清痰减少,乏力改善,自觉身体轻松,咳嗽减少,口干明显减轻,舌暗红苔薄白,脉弦。

上方继服2剂,电话随访诸症消失,遂停药。后继续随访半年,病亦未复发。

心得体会:

患者寒饮内停则咳痰清稀量多;肺脾气虚则见乏力、纳少;里有水饮,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故见口干;苔白腻、脉弦为痰饮内停之征;舌质暗红为津停而血液亦流通不畅。

此证无明显的畏寒肢厥等明显的阳虚见症,以咯清稀痰饮为主症。经年反复咳嗽,其病之根在于体内的积痰留饮,痰饮不除,则病无愈期。痰饮之生,其根在肾,其源在脾,经年久病,当从先后天之本入手,消除停留在体内的积痰留饮,以杜绝反复咳嗽之病根。治疗上,根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法,考虑到患病时间很长,药轻难以胜病,当重剂与之。故重用附子、桂枝、干姜、茯苓温阳散寒,化气利水;用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健脾,使脾运有权;半夏燥湿化痰;砂仁理气化湿、温中开胃;三子养亲汤温化痰饮、降气消食;细辛散寒化饮;薤白理气宽胸,通阳散结;紫菀润肺止咳化痰;薏苡仁健脾利水;痰饮内停,气血亦运行不畅,加枳壳、陈皮理气化痰,使气行则湿化;川芎活血行气。诸药合用,温阳扶正,健脾化饮,畅通气血津液,阳药运行,阴邪化去,则痰饮自无由以生。

养好脾胃不是一两天的事

要从根本上解决脾虚的问题,这还是得慢慢养的,健脾胃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工作,得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生冷冰冻寒凉的食物要尽量少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食物,不宜暴饮暴食,三餐要定时,饮食八分饱;日常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的食物,比如小米、淮山、白术、茯苓、猪肚、香菇、薏米、莲子、芡实等;同时还要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情绪;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运动,增加消耗,使得脾胃运转起来。

推荐一款食疗方法莲子粳米粥

用料:去皮、去心的莲子肉50克,粳米50克~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莲子肉与粳米同煮成粥,再加冰糖稍煮即可。此粥可养心益气、健脾止泻,尤其适用于心脾两虚所致的心悸、失眠、多汗、食欲不振、体倦疲劳的症状。

最后,圣爱中医知名专家吴施国博士提示您,脾虚万不可忽略,食疗亦不可抵药材使用,如病情严重,还需寻靠谱中医治疗,切勿怠慢,延误病情。

吴施国

名医档案

本科、硕士、博士皆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导师为中医方剂学泰斗邓中甲教授,全国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材主编。

研习中医20余年,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对中医历代经典方剂的组方原理、配伍规律和临床应用有深入的研究。现为云南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中医方剂学》、《中医食疗养生学》、《方剂研究进展》、《中医常见病证诊疗研究》等课程。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温病分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健康教育协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成员。

曾在中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主持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5项。临床特色鲜明,注重传统中医思维辨证和方药运用技巧,根据多年临床实践,采用针药并施、内外治疗结合的中医特色综合诊疗技术,对久治不愈的疑难重病有独到之处,尤其在治疗慢性胃炎、顽固性咳喘、感冒发烧、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乙肝、风湿骨病、痤疮、心脏病、阳痿早泄、失眠、脱发、痛风、重症肌无力、癌症肿瘤、鼻炎、咽炎、口腔溃疡、肥胖、疼痛症等方面深有研究,疗效显著。

擅长诊治:

1.儿科疾病:感冒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疳积、肠系膜淋巴结炎、眨眼、幼儿黄疸。

2.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习惯性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妇科炎症、白带异常、乳腺增生、色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输卵管阻塞、通乳回乳。

3.消化科疾病:胃炎、胃溃疡、乙肝、肝硬化、胆囊炎、胆结石、痔疮、肠炎、便秘。

4.风湿科疾病:风湿关节炎、类风湿、肩周炎、颈椎病、骨质增生、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关节退行性改变、强直性脊柱炎。

5.神经科疾病:失眠、头痛、眩晕、耳鸣、面瘫、重症肌无力、中风后遗症。

6.皮肤科疾病:痤疮(青春痘)、脱发、荨麻疹、湿疹、皮炎、带状疱疹、银屑病、扁平疣。

7.男科疾病:阳痿早泄、男性不育、前列腺炎、尿路感染、睾丸炎、肾结石。

8.肿瘤科疾病:肺癌、肠癌、胃癌、鼻咽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

坐诊时间:

呈贡馆:周一下午,周三、六、日上午下午,周五下午晚上

扫码或长按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zl/9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