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超声分享直肠淋巴瘤

2021-7-11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胃肠超声学组分享

作者:刘广健刘小银

单位:医院

[一般]姓名:巫**,性别:男,年龄:76岁。

[主诉]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稀烂便,平均每日2次,伴里急后重,肛门坠胀感,无伴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无便血,无黏液脓血便,无畏寒、发热等不适,未重视,未就诊。后症状逐渐加重,大便频次增多,医院就诊,查肠镜提示距肛门1-4cm见直肠肿物,环2/3周,肠镜病理考虑弥漫性大B淋巴瘤(DLBCL),建议做免疫组化9项。现患者为行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就诊,门诊拟“1、直肠淋巴瘤2、结肠息肉”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患者无头晕、头痛,无畏寒、发热,无咳嗽、咳痰,无胸闷、心悸等不适。胃纳、睡眠、精神尚可,大便如上所诉,小便正常,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伤寒、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专科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软,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Murphys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双侧上、中输尿管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5次/分。肛门指检:左侧卧位:肛周皮肤无破溃,无痔瘘裂,无肛周皮肤红肿,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进指2cm可触及菜花状肿物,质硬,可推动,退出后指套少许血染。

CA:6.7U/ml。

经直肠超声探查:直肠壁截石位3至12点钟方向距肛缘约49mm处,可见直肠壁局限性增厚,呈实性肿物,占据3/4周肠壁,上下范围约25mm,最厚处约8mm,形态不规并向腔内轻度突起,边界欠清,内部呈均匀低回声,肿瘤局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尚连续。CDFI:肿块内部及周边见丰富血流信号。直肠壁病变周围系膜内见3枚肿大的淋巴结,最大约8×5mm,边界清,形态尚规则,CDFI: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直肠实性占位性病变,结合病史符合直肠淋巴瘤超声改变。直肠系膜内多发淋巴结声像。

MRI检查:

直肠中下段肠壁增厚,最厚处约10mm,纵径约33mm,病变环绕肠管约3/4-全周径,远端距肛缘约31mm。平扫呈等T1稍长T2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呈欠均匀明显强化。病变局限于直肠肠壁,与MRF及毗邻器官分界清晰。直肠系膜内见数个小淋巴结,短径均小于5mm。前列腺移行区及中央区见结节状改变,信号欠均匀,未见明确T2WI信号减低区及DWI高信号区。双侧精囊腺大小、形态及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盆腔未见积液。膀胱壁均匀、光整。

MRI提示:1.直肠中下段肠壁增厚,结合病史,符合直肠淋巴瘤;直肠系膜内小淋巴结,建议PET/MRI进一步评估。2.前列腺增生可能,建议复查。

PET-CT检查:

直肠下段局部肠壁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1.5cm,累及肠管约4.5cm,病变下缘距肛缘约2.6cm,增强扫描明显强化,有异常FDG浓聚,SUVmax约26.2,病变肠壁外缘稍欠光整;肠周系膜内及直肠上动脉旁可见多个稍大淋巴结,大者短径约0.5cm,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部分有FDG摄取,SUVmax约1.2。PET-CT提示:直肠下段恶性肿瘤(淋巴瘤)。肠周系膜内及直肠上动脉旁多个稍大淋巴结,部分代谢轻度活跃,肿瘤浸润与反应性增生相鉴别。

该患者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

病理示:(直肠)粘膜组织内见淋巴样细胞弥漫分布,细胞中等偏大,核异型明显,核分裂像可见,部分组织挤压变形。免疫组化:CK(-),CD20(+),CD79α(+),CD3、CD5T细胞(+),CD21(-),CyclinD1(-),Bcl-2(-),Bcl-6(+),CD10(-),MuM1(+),Ki-67约70%(+),C-myc约40%(+),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侵袭性B细胞源性淋巴瘤,考虑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能性大(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尚需除外高级别B细胞性淋巴瘤,建议进一步行基因检测。

病理图片

讨论

结直肠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网状组织,包括原发于结直肠的结外型淋巴瘤和继发性淋巴瘤,前者多位于回盲部,后者以直肠、乙状结肠为主。原发性直肠淋巴瘤很罕见,尽管直肠是继胃和小肠之后第三常见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本病的临床症状与其他恶性结直肠肿瘤相似,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粪便性状改变、血便、黏液便等,但以腹泻发生较多,由于无特征性表现,可能会误诊为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良性疾病。手术治疗非常关键,如果能施行完全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预后较好。

胃肠道淋巴瘤多呈非灶性生长,病变首先发生在胃肠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在黏膜下沿管壁浸润生长。病变早期病变多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进展期则浸润固有肌层,甚至肠壁全层。影像检查表现:结直肠淋巴瘤多为肿块型,肠壁呈偏心性或肿块样增厚。肠道淋巴瘤较少侵犯周围脂肪,肠管周围间隙多清晰。由于肠道淋巴瘤不引起促结缔组织生长反应,因此肠管柔软,多无肠道器质性狭窄。

经直肠超声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清楚显示肠壁的5层结构,可以清楚显示肠壁的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病变,因此对于早期局限于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直肠淋巴瘤,经直肠超声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性质难以判断时还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因此,对于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占位性病变,需警惕直肠淋巴瘤可能,需要从临床、病变特点上与直肠其他占位性病变鉴别,必要时可以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来帮助明确诊断。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多位于距肛缘4~7cm处,肿瘤直径多在0.5~1cm,大于2cm者较少见。肿瘤体积较小时多表现为位于黏膜下层的低回声实性结节,呈圆形或类圆形,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直肠肌层回声连续完整;肿瘤体积较大时,黏膜下层高回声中断,与肌层延续,肠周系膜可见肿大淋巴结回声。CDFI: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

直肠息肉:多表现为等回声或者稍高回声,主要位于黏膜层,边界清,内回声较均匀,突向肠腔内,黏膜下层连续性好。

直肠癌:肿瘤体积较大,突入肠腔,表面不光滑,可见溃疡凹陷,基底较宽,向肠壁深层浸润性生长。

直肠间质瘤:声像图上表现为位于肠壁肌层或黏膜肌层的肿块,圆形或椭圆形,向肠腔内或者肠壁外凸起,直肠黏膜层多连续完整。

END扫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yw/10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