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不规律发热,血涂片里见端倪
2021-6-16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向立化、文晨、金晶
医院检验科
审阅:医院检验科-谢卫民主任
前言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是近年来儿童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等特点,但对于白血病早期,症状和血象不典型,容易导致白血病漏诊、误诊。因此及早发现对于患者的治愈和延长生命有着重要价值。
案例经过下午临近交接班的时候,窗口来了一个扎手指做血常规的小朋友,近期正值流感高发季节,比平时多了一份繁忙,以为就是普通感冒,经过检验,血常规结果基本正常,准备审核时发现散点图稍有异常,结果如下。
案例分析提高了警惕,涂片镜检后,发现个别不典型幼稚细胞,猜想难道是血液系统疾病?为了防止误导临床诊断,先后推了6张血涂片,并叫来同事确认,最后白细胞手工分类6%幼稚细胞。
图1血涂片瑞氏染色x
图2血涂片瑞氏染色x
图3血涂片瑞氏染色x可见Auer小体
此类细胞胞核较大,圆形或类圆形,染色质疏松,呈细颗粒状,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核仁,胞质量少,呈蓝色或深蓝色,绕于核周,有些近核处浆色较淡,且部分可见Auer小体。
图4白细胞手工分类结果
同时查看该患儿病史资料如下:
患者男,3岁,发热2天,间断腹痛,伴干呕,排便后当天腹痛消失,第二天再次出现腹痛,腹部彩超提示肠系膜多发淋巴结可见,去年11月患手足口,医院住院治疗,未发现血象异常。
患儿父母在窗口焦急等待,带着疑问,询问患儿情况,患儿父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小孩反复不规律发热,先医院,病情反复,又入住了刚装修不久的新房。进一步佐证了自己的判断,于是建议她去找医生做进一步诊断治疗。
遗憾的是病人并未在我院进行后续治疗,无法提供后续资料,最后随访得知,该患儿目前在天津接受治疗,基因学诊断AML-ETO阳性,MDS相关基因阴性,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M2b型)。
病例延伸急性髓系白血病,伴成熟型(M2b)其特异性异常标志为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AML1/ETO)基因重排。是一种表现为中性粒细胞伴有成熟分化的AML,曾称为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多见于年轻人,治疗效果较好,缓解期长,完全缓解率高。
临床表现呈亚急性的经过,大多数起病缓慢,以贫血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以发热起病。出血发生率较低,程度也较轻,以皮肤瘀点及鼻出血为主,感染常见于皮肤疖肿。
实验室检查血象:多数呈全血细胞减少,少数白细胞增高,分类可见各阶段幼粒细胞及异常中幼粒细胞,嗜酸、嗜碱性粒细胞亦可增多。随着病情的进展或恶化,多数白细胞常增高。
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原粒细胞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但不一定大于30%),以异常中幼粒细胞为主≥30%(NEC)。
细胞化学染色:①POX及SBB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②AS-D-NCE染色阳性③α-NAE阴性④NAP染色及活性减低。
免疫学检查:HLA-DR、cMPO、CD13、CD33和CD,其中CD33、CD13阳性率减低,表达更成熟的髓系抗原CD15和CD11b阳性率增高。
遗传和分子生物学检验: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是M2b的一种常见特异性染色体重排,检出率高达90%,其最大特点是常伴有性染色体丢失,也伴有其他核型异常,如-9、-15、-18等。t(8;21)染色体易位导致AML1基因重排,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
诊断1.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2.骨髓粒系明显增生,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30%(NEC)。
3.t(8;21)(q22;q22)或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分子诊断。
总结该病例初诊时,血象基本正常,如果不细心观察散点图,极易导致漏诊、误诊。耽误病人的最佳诊疗时间,在平常工作中,多个“心眼”,审核实验室结果时,应全面观察各项参数,或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严格遵守复检规则,不要为了复检而复检。
医院检验科谢卫民主任建议
早期白血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与一些常见疾病临床症状相似,易导致漏诊、误诊、误治,因此平时家长因注意观察孩子症状变化,当发现以下异常时,应及早就医。
1.反复发烧
一般感冒发烧,持续时间短,如果不明原因发烧持续时间长,反复不规则发热超过2周,特别经抗病毒、抗感染治疗无效。
2.贫血
常见的早期症状,可进行性加重,脸色苍白、疲倦乏力、食欲减退。
3.出血
主要表现为鼻黏膜、口腔、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
4.肝、脾、淋巴结肿大
肝、脾、淋巴结肿大,长期不消。
5.疼痛
不规则的头疼、腹疼、肌肉、关节疼等。
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白血病与以下因素相关:病毒、化学、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相关。其中装修甲醛污染已成为诱发儿童白血病主要因素,因此房子装修时,应选择对人体无害材料,充分通风后再入住,有条件者可以进行室内甲醛检测。
参考文献
[1]张婷、王娟.门诊血常规检出血液病15例分析.医学检验.20(4)
[2]候振江,尹利华,唐吉斌.血液学检验技术.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许文荣,王建中.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尚红,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检操作规程.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END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国际检验医学传媒、检验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