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驴常见的传染病防治措施

2019-11-3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床症状,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某些细菌、病毒、支原体都可以造成传染病的发生,该病可从病肉驴和带菌(毒)肉驴传染给其他健康肉驴,病原微生物进入畜体后不立即发病,在畜体内经过大量繁殖后损害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而导致机体机能的降低进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一)破伤风

破伤风又称“强直症”,俗称锁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运动神经中枢应激性增高,全身肌肉或个别肌群强直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反射兴奋性增高为特征。该病对肉驴和人来说都具有感染性,属于人畜共患传染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自身的防护。

破伤风梭菌(图1-1)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细长杆菌,常单个存在,能形成芽孢,位于菌体的一端,似鼓槌状,周身鞭毛,厌氧下运动活泼,不形成荚膜。破伤风梭菌在肉驴体内和培养基中均能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溶血毒素,引起肉驴的强直症和局部组织坏死、溶血。

图1-1破伤风梭菌

破伤风梭菌菌体抵抗力低,一般消毒药均可在短时间内将其杀死,经煮沸5分钟即死亡。但其芽孢抵抗力很强,并且耐热性高,在阴暗处可存活10天,在表层土壤中可存活数年,煮沸1~3小时才能杀死。10%碘酊、10%漂白粉及30%双氧水能很快将其杀死。该菌对青霉素敏感,磺胺类药物次之,链霉素对其无效。

破伤风的梭菌芽孢能存在于土壤和粪便中可达10年之久。通常经伤口造成接触性感染,但并非一切创伤都可引起发病。只有具备的无氧条件才能造成肉驴发病。因此,小而深的伤口(刺伤、钉伤、鞍伤)或创口被泥土、粪便、痂皮封盖,或创内组织损伤严重,伤口很快闭合和渗出液聚集的情况下更易感染发病。幼驹出生后断脐消毒不好也易感染。临诊上有些病例常查不到伤口或创口已经愈合。肉驴常常在在圈舍内受到扎伤而感染。

该病没有明显季节性,但在环境不卫生时、春秋雨量较多时常见。本病无接触传染性,仅为个别病例散发。

本病以散发流行为主,潜伏期一般为4~6天,长的可达40天。潜伏期长短与感染创伤的性质、部位及侵入的芽孢数量等有关。患病肉驴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出现掉群,行动迟缓,头颈活动不灵活,采食、吞咽困难。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卧立困难,牙关紧闭,流涎,两眼呆滞。病情再发展下去,出现四肢僵硬,呈“木肉驴”状(图1-2),卧下后不能站起,得靠人扶才能起立,随着时间推移,扶起也不能站立,很快倒下,甚至摔伤、摔断骨骼。当开口的宽度只有三个黄豆长度的时候,虽有食欲,但已不能采食和饮水。反射兴奋性增高,受触摸、声响、强光等外界刺激,痉挛状况加重,眼半闭,瞬膜外露,瞳孔散大,鼻孔开张,最后患病肉驴因呼吸功能障碍、系统功能衰竭而死,死亡率较高,一般发病后1~3天死亡。

图1-2破伤风木驴症

临床上剖检一般无明显病理变化,通常多见窒息死亡的病变,血液呈暗红色且凝固不良,黏膜及浆膜上有小出血点,肺脏充血及高度水肿。感染部位的外周神经有小出血点及浆液性浸润。心肌呈脂肪变性,肌间结缔组织呈浆液性浸润并伴有出血点。

(一)预防

预防本病关键是加强管理、防止外伤,一旦发生外伤要及时正确地处理。另外就是做好预防注射。肉驴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连续两年注射免疫期可达4年。此外当肉驴发生外伤或进行手术时如有感染危险,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血清。幼肉驴出生后,断脐时要严格消毒。

(二)治疗

1.消除病原

处理感染创是清除破伤风梭菌产生外毒素的重要措施,充分清除创内的脓汁异物,有的则需要扩创,用3%过氧化氢或2%高锰酸钾冲洗,而后按常规外科处理,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配合治疗。

2.中和毒素

在发病初期中和毒素是重要的治疗手段,静脉注射抗破伤风血清10~15万单位。首次使用剂量可适当加大,每天一次,连用3~4天。

3.镇静解痉

多采用氯丙嗪肌肉注射多次,每次~毫克,有较好的解痉作用。

4.中西合治

根据病情及不同阶段采取对症治疗以促进早日康复。中西医结合治疗肉驴破伤风也有较好的成功经验,可根据本地区情况选用。

(1)方一:桃仁克,桂枝60克,大黄克,芒硝克,蝉蜕30克,胆南星70克,双钩藤80克,黄芪60克,葛根60克,细辛15克(研末另包,分两次服),蜈蚣20克,共煎水,分2次服下,连服2剂。

(2)方二:防风45克,川羌45克,天麻30克,全虫45克,僵蚕30克,当归60克,红花30克,大黄90克,每剂水煎2次,混合灌服,每日1剂,连服3~5天,首剂用黄酒毫升左右、以后用蜂蜜克左右为引。

5.加强护理

对病肉驴的治疗首先要加强护理,这是治疗破伤风重要的环节。病肉驴应放在安静、较暗的厩舍内,避免外界任何不良的刺激。根据病肉驴具体情况做好饲养工作。想方设法让其吃到喝到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中防止外伤,防止发生意外。

案例链接

两条龙针法和百会穴髓腔注入小剂量“精抗”治疗家畜破伤风

破伤风在我国大部分养肉驴地区还不能完全控制,死亡率高,损失较大,这主要由于预防注射覆盖率低,对分娩后的母幼畜不实行预防,或是笼头、挽具粗硬,易擦破皮肤,或施行手术消毒不严所致。目前治疗本病多沿用传统方剂,药费较贵,同时又大量使用“精抗”,有的一次竟用70万IU。我省某兽医牧站治疗一例破伤风耗用元药费,患病肉驴依然死掉。因此,探索两条龙针法和百会穴髓腔注入小剂量“精抗”治本病,具体方法如下:

一、器械、药品和操作法

经灭菌消毒的兽用小宽针和20号针头各1支,小注射器1具,直径2~3厘米,长15厘米圆木棒1个,长柄毛刷1把。经冰箱保存的精制破伤风抗毒素IU和1万IU两种、5%碘酊棉球适量。

1.两条龙针法

(1)取穴锁口、开关、伏兔、百会、肾角、曲池、耳根四周。先在肉驴颈、背中线下3~4指处,自伏兔穴开始至肾角穴,又自肾角开始沿肌沟(股二头肌与半腱肌、半膜肌之间形成之肌沟)至曲池穴。以上穴位,包括左右两侧。穴位分布颈项、脊背、腰荐和股部两侧的肌肉间隙中,呈曲线状,穴位左右对称,故称两条龙。起于耳根风门穴经九委、膊尖、膊拦至背最长肌与就、椎间孔投影对应的背、腰、荐部穴位直至会阴穴折向下,经股二头肌与半腱肌肌沟的邪气、仰瓦止委中穴。穴间距离约10厘米。

(2)尽量找到伤口,彻底消毒后,用烙铁烧烙,或周围乱刺后涂擦浓碘酊。患病肉驴于六柱栏内保定,加肚带。穴位剪毛消毒,由术者和助手持小宽针,于两侧同时操作。第一次针锁口、开关、耳根三穴。小宽针直刺3厘米见血,连续进针产生剧痛引起汗出,宜于避风保温的隔离厩内进行,针孔均宜用5%碘酊棉球止血消毒。

2.百会穴髓腔注入小剂量精制破伤风抗毒素(简称“精抗”)

穴位剪毛消毒,用20号兽用针头接小注射器,吸取“精抗”适量。剂量大肉驴5~7万IU,中肉驴3~5万IU,小肉驴~Iu。将针头直刺穴位深部髓腔内接注射器,用食指轻按柄端,药液即可注入髓腔,出针后立即消毒针孔。

3.患病肉驴口紧难开,撬开牙关措施

针刺左右开关穴,将直径2厘米圆棒沿一侧口角插入经舌上向对侧口角穿出,使木棒衔于肉驴口内片刻,此时用胶球吸温盐水冲洗口腔黏膜,待洗净后将细盐置长柄毛刷上向上腭及齿龈反复涂擦,拔出木棒,趁患病肉驴上下颌骨刚能开张嘴能微动的机会,向嘴内塞入少量玉米粒或于槽内置少量干草,诱导咀嚼和采饲。

二、监护

适量输液是必要的。肉驴一般给10%的葡萄糖溶液0毫升,生理盐水毫升,40%乌洛托品50毫升,25%硫酸镁40毫升,最后输液5%碳酸氢钠毫升。备足米汤和温水,令其自饮。夜晚也要饮1~2次。冬春季节厩舍内温度保持15度左右:夏秋季节厩舍也要避风。夜晚覆盖好腰背严防受寒。药棉堵塞病肉驴耳孔,阻断声响刺激。置隔离厩,地点偏僻,保持安静。

三、讨论

(1)两条龙针法是由传统兽医针法演变而来,为解毒和缓解强直症而设。破伤风病机理是毒素作用于外周神经感受器而产生兴奋,兴奋传导至中枢而引起肌肉群的强直反射。说明毒素影响神经系统。两条龙穴位正是针对外周神经经感受器遭受毒害而设。具体说颈项穴位,针刺影响颈项外周神经背侧支:脊背,腰荐穴位,针刺影响脊背。腰荐有椎间孔和荐孔分布的外周神经腹侧支;股部穴位针刺影响荐孔分布的外周神经腹侧支。通过针刺对神经的调整作用使肌肉强直缓解。本法针刺的穴位多,选用小宽针连续刺穴出血产生剧痛引起汗出起到排毒和减轻病状的作用。

(2)病肉驴百会穴部髓腔注入小剂量“精抗”。吸取传统和现代兽医学成果,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毒素对外周神经感受器有高度亲和力,外周神经源于脊髓神经,“治病必求其本”。百会穴深部腰荐结合间隙下方即为髓腔,位置易取便于操作,远离中枢神经,用药安全:确定百会穴深部髓腔注入小剂量“精抗”,节省药物,降低药费。技术操作容易掌握,利于推广普及。肌肉注射耗药量大、药费高,吸收入血,间接作用,奏效慢。百会穴部髓腔注入小剂量“精抗”直接快速有效地中和毒素,恢复与外周神经的调节功能。

(3)应用本法治愈家畜破伤风,是从浩繁的国内外防治破伤风历史和现状的理论与实践中,探索适合我国特点的防治途径,体现了继承之中发展,发展之中继承。本疗法特点是用针多,用药少,费用低廉,疗效确实,有效率高,技术操作简单,颇受畜主称赞。

(二)肉驴流行性感冒(流感)

肉驴的流行性感冒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和流水样鼻涕。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饲养管理条件和肉驴的营养健康状况直接有关,临床表现为一过型、典型型、非典型型三个类型。

图1-3流感病毒

肉驴的流感病毒(图1-3)分为A1、A2两个亚型,二者不能形成交叉免疫。本病毒对外界条件抵抗力较弱,加热至56℃,数分钟即可丧失感染力。用一般消毒药物,如甲醛、乙醚、来苏儿、去污剂等都可使病毒灭活,但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20℃以下仍能存活,故冬春季多发。

肉驴流感病毒存在于病肉驴呼吸道黏膜及分泌物中,当病肉驴咳嗽、打喷嚏时,将带有病毒的分泌物喷出形成飞沫在空中漂浮,健康肉驴吸入这种飞沫后,就会感染发病。本病主要是经直接接触,或经过飞沫(咳嗽、喷嚏)经呼吸道传染。各个年龄段都可发病,不分年龄、品种,但以生产母肉驴、劳役抵抗力降低和体质较差的肉驴易发病,且病情严重。

(1)一过型较多见,主要表现轻咳,流清鼻涕,体温正常或稍高,过后很快下降。精神及全身变化多不明显。病肉驴7天左右可自愈。

(2)典型型病肉驴咳嗽剧烈,初为干咳,后为湿咳,有的病肉驴咳嗽时,伸颈摇头,粪尿随咳嗽而排出,咳后疲劳不堪。有的病肉驴在运动时,或受冷空气、尘土刺激后咳嗽显著加重。病肉驴初期为水样鼻涕,后变为浓稠的灰白色黏液,个别呈黄白色脓样鼻涕。病肉驴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全身无力,体温升高到39.5~40℃,呼吸增加,心跳加快,每分钟达60~90次。个别病肉驴在四肢或腹部出现浮肿,如能精心饲养,加强护理,充分休息,适当治疗,经2~3天,即可体温正常,咳嗽减轻,两周左右康复。

(3)非典型型即并发症和继发症的发生。这均因病肉驴护理不好,治疗不当造成。如继发支气管炎、肺炎、肠炎及肺气肿等。病肉驴除表现流感症状外,还表现继发症的相应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引起败血、中毒、心衰而导致死亡。

1.预防

应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增强肉驴的体质。注意疫情,及早做好隔离、检疫、消毒工作。出现疫情,舍饲肉驴可用食醋熏蒸进行预防,按每立方米3毫升醋汁,每日1至2次,直至疫情稳定。当地发生疫情后,让病肉驴暂停从外地购肉驴饲养。严禁贩肉驴人员走村串寨买肉驴,并注意以下几点:(1)用生石灰、漂白粉等加强村组道路、养殖环境消毒,消灭传染源。(2)对肉驴实行圈养,合理使用,减少与其他肉驴接触的机会。(3)就地采集具有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等有用的中草药,如蒲公英、金银花、板蓝根、桔梗等熬水喂肉驴,增强其抵抗力,减少疫病的发生。

2.治疗

轻症一般不需药物治疗,即可自然耐过。重症应施以对症治疗。多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匹病肉驴视病情选用2~3个处方,每天用药1~2次,连用3~5天。病情较轻者口服用药。重症的则采取肌肉注射或输液治疗。

(1)处方1:10%葡萄糖~0毫升、樟脑磺酸钠20~40毫升、复方穿心莲50~毫升、硫酸链霉素~0万lU(或头孢噻呋钠49×4瓶)、地塞米松20毫升。一次静脉滴注。

(2)处方2:左氧氟沙星20毫升、黄芪多糖20毫升、头孢噻呋钠15克,一次肌注。

(3)处方3:庆大霉素万IU、复方穿心莲20毫升、地塞米松5毫升、头孢噻呋钠15克。一次肌注。

中药可用加减清瘟败毒散。生石膏克,生地30克,桔梗17克,栀子24克,黄芩30克,知母30克,玄参30克,连翘24克,薄荷12克,大青叶30克,牛蒡子30克,甘草17克,共研末开水冲服,或煎汤灌服。

(三)驴腺疫

驴腺疫是由腺疫链球菌驴亚种引起肉驴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黏膜发炎、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为特征。当前肉驴养殖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多,肉驴腺疫之类的疾病也随之增多,主要是由于当环境污染大,健畜食入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时,经消化道传染。

肉驴腺疫链球菌,为链球菌属C群成员。菌体呈球形或椭圆形,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但能形成荚膜。在病灶中呈长链,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菌体相互连接呈串珠状;在培养物和鼻液中的为短链,短的只有几个甚至两个相连。

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6~9天,脓汁中的细菌在干燥条件下可生存数周。但菌体对热的抵抗力不强,煮沸则立即死亡。对一般消毒药敏感。

传染源为病畜和病愈后的带菌肉驴。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创伤和交配感染。4个月至4岁的肉驴最易感,尤其1~2岁肉驴发病最多,1~2个月的幼驹和5岁以上的肉驴感染性较低。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一般是9月份开始,至次年3、4月份,其他季节多呈散发。

本病潜伏期为1~8天。临床常见有一过型腺疫、典型腺疫和恶性腺疫三种病型。

1.一过型腺疫

黏膜炎性卡他,流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汁,体温稍高,颌下淋巴结肿胀。多见于流行后期。

2.典型腺疫

发热、鼻黏膜急性卡他和颌下淋巴结急性炎性肿胀、化脓为特征。表现为病肉驴体温突然升高(39~41℃),鼻黏膜潮红、干燥、发热,流水样浆液性鼻汁,后变为黄白色脓性鼻汁。颌下淋巴结急性炎性肿胀,起初较硬,触之有热痛感,之后化脓变软,破溃后流出大量黄白色黏稠脓汁。病程2~3周,愈后一般良好。

3.恶性腺疫

肉驴鼻、咽黏膜呈轻度发炎,下颌淋巴结稍肿胀;病初体温升高40~41℃,精神不振或不食,常头颈伸直,口吞咽和转头困难。数日后淋巴结变软,破溃流出黄白色黏稠脓液;全身性化脓性炎症时,称恶性腺疫。常侵害咽喉、颈前、肩前、肺门及肠系膜淋巴结,若经气管将脓汁吸入肺部引起烂肺,若浓汁流入胸腔及到肺部内使病肉驴窒息而死亡。一般是病原菌由颌下淋巴结的化脓灶经淋巴管或血液转移到其他淋巴结及内脏器官,造成全身性脓毒败血症,致使肉驴死亡。

病肉驴鼻、咽黏膜有出血斑点和黏液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显著肿大和炎性充血,后期形成核桃至拳头大的脓肿。有时可见到化脓性心包炎、胸膜炎、腹膜炎,及在肝、肾、脾、脑、脊髓、乳房、睾丸、骨骼肌及心肌等有大小不等的化脓灶和出血点。

1.预防

对断奶肉驴驹应加强饲养管理,加强运动,选择优良草料进行饲喂,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本病高发季节要注意检查,发现本病时,病肉驴要立即隔离治疗。污染的厩舍,运动场及用具等彻底消毒。一般可用马(驴)腺疫灭活苗或毒素注射预防。

2.治疗

(1)局部治疗。可于肿胀部涂10%碘酊,促进肿胀迅速化脓破溃,如已肿胀部位变软应立即切开排脓,并用1%新洁尔灭液或1%高锰酸钾水彻底冲洗。

(2)全身治疗。病后有体温升高时症状应肌肉注射青霉素~万单位,每日2~3次,病情严重的可静脉注射,内加维生素C20毫升,有良好效果。

(3)加强护理。治疗期间要给予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青绿多汁饲料和清洁的饮水,并注意夏季防暑,冬季保温。

(4)中药疗法——清咽利膈汤。黄连、知母各30克,黄芩、栀子、牛蒡子、桔梗、川军、薄荷、豆根各50克,连翘、花粉各35克,银花、射干各75克,元参40克,芒硝克,黄药、白药25克。用法:水煎去渣,凉灌,灌时加蛋清两个和蜂蜜克为药引。

(四)疥癣病

肉驴疥癣病是由疥螨(图1-4)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以全身发痒和患处脱毛为特征。其病原体分为疥螨和痒螨两种,疥螨主要寄生在肉驴的真皮以下,痒螨主要寄生在真皮组织中,虫体很小,肉眼很难看到。疥癣病关键在于预防,要经常刷拭肉驴体,搞好卫生,发现病肉驴立即隔离治疗。

图1-4螨虫

a:虫体背部b:虫体腹部

痒螨与疥螨的发育过程相似,雌螨产卵于患部皮肤周围,卵灰白色,椭圆形,借助特殊物质粘着于上皮的鳞屑。85%~90%的湿度和36~37℃的温度,适于胚胎发育,一般卵经过2~3天(可长至6天)孵出幼虫,采食24~36小时进入静止期后蜕皮成为第一期若螨,若螨具4对浅棕色足,除第3对足端部为长刚毛外,其余3对足均具有吸盘。采食24小时,经过静止期蜕皮成为雄螨或第二期若螨,雄螨通常以其肛吸盘与第二期若螨躯体后部的一对瘤状突起相接,抓住第二若螨,这一接触约需48小时。之后第二期若螨蜕皮变为雌螨,体后端瘤状突起消失,雌雄进行交配。雌螨采食1~2天后开始产卵,一生可产卵约40粒。

在温度不足、低温与日光的影响下,一个世代的发育可持续到3个月。痒螨具有比疥螨更强韧的角质表皮,离开宿主后,对外界不利因素的抵抗力很强。痒螨在6~8℃温度和85%~%空气湿度下,在畜舍内不采食时也能生存2个月;在牧场上能生存35天。在-2~-12℃温度下,经过4天死亡;在-25℃时经6小时死亡。

疥螨病是寒冷地区冬季常发病。病肉驴皮肤奇痒,出现脱毛,皮肤流黄水或结痂。由于皮肤瘙痒,病肉驴终日啃咬,磨墙擦桩,烦躁不安,不能正常采食和休息,上膘慢,或消瘦。在冬、春季如脱毛面积大还可致病肉驴冻死。

螨虫的诊断方法很多,主要有直接检查法、显微镜检查法和虫体收集法,由于后两种较为繁琐,本书只介绍直接检查法。

(1)皮屑刮取。在患部皮肤和健康皮肤交接处剪毛,取凸刃小刀,在酒精灯下将凸刃小刀消毒,用手握住小刀,使小刀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

(2)观察虫体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可将刮下的干燥皮屑放于黑纸上,在日光下暴晒,或用炉火对黑纸底部给予40~50℃的加温,经30~40分钟,移去皮屑,可见白色虫体在黑色背景上移动。此法对痒螨检查效果更好。

1.预防

经常刷拭肉驴体,搞好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定期清理垫草并暴晒,发现患病肉驴及时隔离,防止接触感染。舍内用1.5%敌百虫溶液喷洒墙壁、地面以杀死虫体。

2.治疗

(1)取1%敌百虫溶液喷涂或洗刷患部,隔4天用1次,连用3次,用药液洗刷患部时若气温过低,肉驴舍应适当升温。也可用硫黄粉4份、凡士林10份配成软膏,涂擦患部。用敌百虫50片,加水毫升,溶解混匀,涂抹患处;2小时后,涂抹5%的碘酒即可,一般2~3次即可痊愈;用螨净(二嗪农溶液)喷洒或涂抹患处,效果也较好。

(2)皮下注射伊维菌素,1次/周,3~4次为一个疗程,临床效果良好。局部感染严重的可以涂抹“擦虫净”,抗生素软膏的使用对于抑制细菌性并发症是有益的。

(3)中药治疗:药方一:大枫子、硫黄、五倍子、枯矾各50克,川乌、草乌各20克,轻粉、铜绿各15克,巴豆仁10克,棉籽油克。

用法:上药研成细末,混合到熬热的油里,搅拌均匀涂抹患处。涂药前先将患处用肥皂水洗净,用毛刷涂药,每天一次,7天长毛。如面积过大则分片医治,以防中毒。

药方二:大枫子40个(去皮),巴豆15个(去皮),蓖麻仁30个,铜绿40克,桃仁50克,轻粉15克,大枣15个(去核)。

用法:用猪油克捣成软膏,把研成面的药放进拌匀,涂抹患处。三天擦一次,2到3周全愈。

(五)肠便秘

肉驴肠便秘亦称结症,是由肠内容物阻塞肠道而发生的一种疝痛。因阻塞部位不同分为小肠积食和大肠便秘。肉驴以大肠便秘多见,占疝痛的90%,多发生在小结肠、骨盆弯曲部以及左下大结肠和右上大结肠的胃状膨大部,其他部位如右上大结肠、直肠、小肠阻塞则少见。

(1)饮水不足。肉驴在饮水不足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食物在胃肠内得不到充分消化,逐渐停滞而发病。特别是在春秋农忙季节和炎热的夏季,以及肉驴劳役重、出汗多而饮水不足的情况下最易发生。

(2)突然变换草料。初夏由饲养干草变换为青草,晚秋由饲喂青草变换为干草。

(3)气候突然变化。在气候突然变化时,个别肉驴内分泌紊乱,消化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弱而发病。

(4)饲喂不当。饲喂不按时,饥饱不均,好抢食的肉驴、同槽饲养,以及过早或大量向槽内添加精料等,使肉驴胃肠机能减弱而发病。另一种情况是饲喂后立即重役,或重役后立即饲喂。

(5)饲草处理不当。饲草粗硬,或长期大量喂给肉驴粗纤维含量多而难以消化的饲料,如豆秸小麦秸。

由于肉驴的神经没有马、骡的神经敏感,因此,无论哪种肠便秘均不如马、骡腹痛剧烈明显,尤其是大结肠、盲肠、胃状膨大部更为突出。

大肠便秘,发病较缓,病初排粪干硬,后停止排粪,食欲退废。患肉驴口腔干燥,舌面有苔,精神沉郁。严重时,腹痛呈间歇状起卧,有时横卧,四肢伸直滚转。尿少或无尿,腹胀。

小肠、胃状膨大部阻塞时,大多不胀气,腹围不大,但步态拘谨沉重。直肠便秘,患肉驴努责,但排不出粪,有时有少量黏液排出。尾上翘,行走摇摆。由于疼痛刺激引起膀胱痉挛而表现出少尿或尿闭,如不进行直检很容易引起误诊。小肠积食,常发生于采食过程中或采食四小时后,患病肉驴表现为停食、精神沉郁,前肢刨地,如果继发胃扩张,则疼痛明显。

治疗原则破碎结粪,疏通消化道,是治疗中最主要的环节。

治疗措施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泻法、生物学软化法、直肠入手破结法和针法多种方法。根据疾病的性质、结粪部位和阻塞物的大小,以及牲畜体质等灵活应用。其次是止疼止酵,恢复肠蠕动,还要兼顾由此而引起的腹痛、胃肠膨胀、脱水、自体中毒和心力衰竭等一系列问题。

(1)泻法:利用各种药物使结粪软化,疏通肠道,内服泻剂。小肠积食可灌服液状石蜡~毫升,加水~毫升。大肠便秘可灌服硫酸钠~克,以清水配成2%溶液1次服;或灌服食盐~克配成2%溶液,并加入大黄末克,松节油20毫升,鱼石脂20克,可制酵并增强疗效。中药加味大承气汤有良好的效果,处方为:大黄克,芒硝克,积实、厚朴各80克,神曲50克,醋香附30克,木香20克,木通40克,煎汤温服。亦可用当归芙蓉汤内服。

(2)生物学软化法:一般利用干酵母~片溶水后内服。

(3)入手破结法:利用各种手法,如:采用按压、握压、切压、捶结等疏通肠道的办法,可直接取出阻塞物。也可隔直肠壁,将结粪破碎或隔肠打击,此法适用于小结肠和直肠便秘。该操作术者一定要有临床经验,否则易损伤肠管。

(4)深部灌肠:用大量微温的生理盐水(0.9%氯化钠)5~10升,直肠灌入。用于大肠便秘,可起到软化粪便、兴奋肠管、利于粪便排出的作用。

(5)强心补液解除脓血症和酸中毒及保护实质器官:这是提高机体防御机能的主要手段。强心剂可选用安钠咖、樟脑磺酸钠,但在心动过速时,安钠咖慎用,机体大量脱水时要及时补大量等渗糖盐水,但心脏功能衰弱者,要减少补液量且要控制流速。

(6)调整消化器官功能,预防并发症或继发症:当肉驴胃肠内容物基本疏通以后,应着重调整胃肠器官的生理功能,除饲养管理方面加强外,可考虑口服润肠和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如人工盐、淀粉糊等,或用苦味健胃药,如龙胆末、复方苦味酊、番木别酊,也可用助消化药如干酵母、乳酶生等。

案例分析

林水村肉驴场在中午给肉驴填完精饲料一小时后,按惯例把肉驴驱赶到运动场自由活动,可没过多久,天空巨大的飞机轰鸣声把肉驴吓得惊慌失措,其中一头胆小的肉驴对护栏横冲直撞,甚至摔倒两三次,经饲养员多次安抚才逐渐平静下来,可20分钟后,这头肉驴就表现为持续性剧烈腹痛,不断急起急卧,并向前猛冲,一会又呈犬坐姿势。腹围变化不大但呼吸急促,胸前、肘后、眼周围及耳根部出汗,甚至全身大汗。一会儿又出现嗳气,并伴发呕吐的现象,接近这头肉驴后会闻到口腔有很大的酸臭味。

请你分析一下:这头肉驴怎么了?什么原因造成的?怎样进行急救?

(六)胃肠炎

肉驴胃肠炎是胃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重剧炎症。在许多情况下,胃炎与肠炎一同发生,所以,一般统称为胃肠炎。

(1)肉驴原发性胃肠炎的发病原因是由于某种原因,使肠道内菌群失调,特别是大肠杆菌,或肠炎沙门氏杆菌大量发育繁殖,引起急剧而严重的胃肠炎。长期喂发霉的饲料,可引起霉性胃肠炎。

(2)肉驴继发性胃肠炎常见于肠便秘和胃肠寄生虫病等过程;治疗肠便秘时,如过于频繁使用泻药,或硫酸钠浓度过高(8%以上,应当以5%为宜),或未经煮沸的蓖麻油等药物刺激,均可继发本病。

病肉驴精神沉郁,结膜暗红并黄染,口腔干燥、恶臭,舌面皱缩,被覆多量舌苔。常伴有轻微的腹痛,表现不安,喜卧或回顾腹部。不断排出稀软粪便或水样粪便,恶臭或腥臭,并混有血液及坏死组织片,有时混有脓液;拉稀时肠音增强,病至后期,则肠音减弱或消失,肛门松弛,排粪失禁;有的病肉驴不断努责而无粪便排出。但当炎症主要侵害胃和小肠时,口腔症状明显,结膜黄染,常有轻度腹痛症状。肠音往往减弱或消失,多数病肉驴排粪迟滞,粪便干而硬。大多数病肉驴体温突然升高至40℃以上,少数病肉驴直到后期才见发热。初期心搏动增强,脉搏增数,以后变至细弱急速,每分钟达次以上,呼吸加快。全身症状明显加重,此时病肉驴高度沉郁,结膜发绀,全身无力,全身肌肉震颤,出汗,甚至出现兴奋、痉挛或昏睡等神经症状。最急性胃肠炎的症状病程急剧,往往等不到出现拉稀,在24小时内死亡。仔细检查可发现口腔症状明显,口腔黏膜干燥无光,齿龈部往往有2~3毫米宽的蓝紫色淤血带。

(1)抑菌消炎、制止炎症发展是根本的治疗措施,可内服磺胺脒25~30克,一日3次,或痢菌净,每千克体重每日0.1~0.15克。

(2)缓泻和止泻。病肉驴排粪迟滞,或病肉驴排粥样恶臭粪便时要缓泻,以排除有毒物质,制止继续腐败发酵。常用硫酸钠或人工盐~克,配成6%溶液,另加酒精50毫升,鱼石脂10~30克,调匀内服。本方对早期排粪迟滞的效果较好。

(3)补液、解毒和强心补液。常选用复方氯化钠液、生理盐水、5%葡萄糖氯化钠液等。因肉驴胃肠炎所引起的脱水,是混合性脱水,即水盐同时丧失。一次用量为0~0毫升,一日2~3次。可配合应用6%低分子右旋糖酐~0毫升,每日1~2次。补液宜早,速度宁慢勿快。输液过快,则增加心肾负担。

(4)维持心脏正常机能。常用20%安钠咖液10~20毫升与20%樟脑油10~20毫升交互皮下注射,每日各1~2次。输液时,肌注或静脉注射足够量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西林等)和维生素C及钙剂,但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5)中药。可用郁金散加减:郁金45克,黄芩、黄柏各30克,黄连、茵陈、厚朴、白芍各15克,大黄45克,芒硝克,水煎去渣,灌服。

小知识

小偏方治胃肠炎

药方一:白头翁克,黄柏树皮80克用法:煎服,每日一次。

药方二:地榆60克,苦参50克,黄连50克用法:上药煮数分钟后去渣,待冷灌服,每天一次,用1~3次。

药方三:藿香50克,车前子50克,绿豆克用法:上药水煎去渣,待冷灌服。

药方四:炒车前子克,马鞭草50克,高良姜30克,陈皮25克用法:上药研细末,加水毫升,一次灌服,每日两剂,连服3~5日。

(七)肉驴子宫内膜炎

母肉驴子宫内膜炎是母肉驴不孕的重要原因。患本病母肉驴子宫内膜的炎性分泌物及细菌毒素,可直接危害精子,造成不孕和子宫中的胚胎死亡。

(1)本病常见的原因是发情鉴定和人工授精时,由于操作技术环节不规范,消毒不严格感染引起的子宫内膜炎。

(2)肉驴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复归不全,多伴发此病。该病病原微生物主要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有时为双球菌、绿脓杆菌、马副伤寒杆菌等。细菌入侵子宫后,能否发病,则决定于母肉驴机体状态。

(3)母肉驴刚产后配“血驹”时,因子宫内大量的淤血和残留物(如胎衣等)未排尽,母肉驴子宫内膜修复尚未完全,此时配种易导致母肉驴子宫内膜感染。

子宫内膜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母肉驴发情不正常,或是正常发情但不易受胎,有时即使怀孕,也容易发生流产;母肉驴常从生殖道排出炎性分泌物,特别是发情时流出较多。阴道检查时,可发现子宫颈阴道部黏膜充血、水肿、松弛,子宫颈口略开张而下垂,子宫颈口周围或阴道底常积存炎性分泌物。重剧病例,有时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等全身症状。

治疗原则

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提高母肉驴抵抗力,消除炎症及恢复子宫的机能。

治疗措施

1.改善饲养管理

这是提高母肉驴抵抗力的根本措施。

2.子宫冲洗

采用45~50℃温热药液冲洗,从而引起子宫充血,加速炎症消散。冲洗药液不超过毫升,采用双流导管进行冲洗。对慢性黏液性子宫内膜炎,常用1%盐水或1%~2%盐、碳酸氢钠等量液,反复冲洗子宫,直到排出透明液为止。排净药物后,向子宫内注入抗生素药液。

3.针灸疗法

治疗慢性子宫内膜炎,可针刺百会、阳关、后海等穴位。

4.中药疗法有以下三个方剂

(1)方一:完带汤,适用于急慢性子宫内膜炎。白术、山药、党参各31克,陈皮、柴胡各25克,酒白芍18克,酒车前12克,甘草15克。共研为细末,黄酒克为引,开水冲开,候温灌服。

(2)方二:此方适用于体质较壮实而屡配不妊的母肉驴,在子宫冲洗和注入的同时应用。酒当归、川芎、熟地、茯苓、制香附、白术各31克,酒白芍、吴茱萸各21克,丹皮、陈皮各18克,元胡12克,砂仁15克。共为末,开水冲开,候温灌服。发情后连服2~3剂。加减:血虚有寒,加肉桂12克,炮姜、熟艾15克;血虚有热,加灸黄芩31克,或白蔹25克;子宫松软的加益母草31克。

(3)方三:此方适用于脓性子宫内膜炎。大云、当归、故纸、泽泻各31克,山芋、茴香各25克,白术21克,川芍18克,车前子、肉桂、木通、竹叶、生姜各15克,灯芯12克。共研为细末,食盐15克,黄酒克为引,开水冲开,候温灌服。

小知识

母肉驴的妊娠期为~天,平均为天。对妊娠母肉驴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喂青饲草和精饲料,并让其适当运动。妊娠母肉驴要防止流产。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和产后泌乳,是这一生理阶段的重要任务。孕肉驴的流产易发生在妊娠后第一个月,这个时期胚胎是游离状态。所以,对孕肉驴要停止使役,供给全价的营养。而妊娠后期的流产,多是因天气变化,吃了霜草和霉变饲料,或因使役不当造成的,所以应加强饲养管理。妊娠的前6个月,胎儿增重较慢,营养要注意质量,数量增加不大。6个月以后,胎儿增重较快,营养需要质量和数量并重。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全价营养,增加运动量,防止产前不吃症疾病发生,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产前15天,母肉驴要停止使役,进入产房,单独饲喂,专人看护。喂给饲料总量应减少三分之一,少给勤添,增加饲喂次数(4~5次),每天要适当运动,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分娩后的母肉驴,接护人员及时给母肉驴喂给30~35℃的麸皮或小米食盐汤。产后1~2周内要控制肉驴的草料喂量、逐渐增加,10天左右恢复正常。1个月内停止使役,产房保持清洁卫生。(乡村三农小书屋)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点滴型白癜风应注意

转载请注明:
http://www.fushunmeirongyuan.com/lbglys/79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