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介入2脉管疾病淋
2020-8-29 来源:不详 浏览次数:次北京去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789140.html
概述
淋巴管畸形属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常发生在幼儿期显现,生长缓慢,常侵犯面颈部等重要结构,影响外观和功能。
二、发病机制
目前仍不明确,一般认为是胚胎发育过程中,淋巴管系统音部分基因异常表达,同时在外在因子影响下,导致区域淋巴回流障碍所致。
三、临床分型
根据囊腔大小,可分为两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和巨型淋巴管畸形,但是两者也可以相互混合,形成混合型淋巴管瘤,进而增加了手术难度。微囊型淋巴管畸形由细小的蜂窝状、多囊性畸形管腔构成;巨型淋巴管畸形由体积较大的单个或数个畸形管腔构成。
四、临床表现
微囊型淋巴管畸形见于眼、颈部、四肢、舌及口底等部位,为隆起的质偏韧包块,边界模糊,不可压缩。外在表现为在紫红斑块上出现散发的小囊泡或结节,个别可见栗粒状微小淋巴滤泡;巨型淋巴管畸形多见于颈部、腋窝和胸壁,为质地柔软包块,边界清楚,多有波动感,可压缩。少数生长迅速,而压迫气管及食管等重要毗邻组织器官;有时可见感染和出血并发症,病灶体积瞬间变硬增大、出现红肿热痛、肿胀,有时可致视力损害、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四肢活动异常及外观变形等。
五、诊断方法
(一)诊断性穿刺
淋巴管畸形诊断性穿刺可抽出体积不等的淡黄色清亮液体(巨型淋巴管畸形常抽出较多),如果囊内出血时,穿刺液常变暗红色或淡红色。
(二)彩色超声检查
彩色超声多可见多囊性病灶,内为无血液性暗区,无血流信号。
(三)核磁共振(MRI)
MRI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
巨型淋巴管畸形常见T1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为高信号,显著。常呈单囊,界限较完整。囊内出血时,可见囊腔内有液平。而微囊型T2呈弥散的高低混杂的信号,边界不清。
六、治疗
1.主要为介入硬化治疗、手术治疗及激光治疗。
(一)介入硬化治疗:适应症巨型或以巨型为主的混合型的淋巴管畸形。
(二)手术治疗:适应症1.微囊型或以微囊型为主的混合型淋巴管畸形。
2.其他方法治疗无效的淋巴管畸形。
(三)激光治疗:适应证:皮肤和黏膜的浅表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如口腔黏膜、舌部的淋巴滤泡。
2.介入硬化治疗优点
(1)操作便捷简单,安全性好。
(2)治疗效果稳定、不易复发。
(3)创伤小,并发症少见。
(4)不影响外形恢复,无瘢痕。
3.常用硬化剂博来霉素、平阳霉素等。
4.操作要点
(1)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多点穿刺,抽尽淋巴液。
(2)保持针尖位置不变,注入适量硬化剂,注意局部反应和全身情况观察。
(3)治疗后,可适当加压。
(4)必要时抽出液送检。
5.不良反应
(1)发热、
(2)胃肠道反应
(3)过敏性休克,
(4)罕见有肺纤维化的风险。
(5)疼痛
(6)肿胀
(7)局部组织坏死及周围神经损伤等。
精准妇儿介入